高初建:提倡一个富而仁的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11:25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高初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新世纪新历史阶段下执政党提出的意义深远的战略构想。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是协调和理顺社会利益关系。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建立新的财富观,提倡“富而仁”的现代伦理,让那些较快富裕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慈善事业,具有现实而又重要的意义。

  “和”与“同”、“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同社会指的是充分实现了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小康社会则承认利益的分化和人的差异的客观存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明,由于人对资源占有的不同,人的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不同等等原因,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了一个富裕阶层。利益分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出现了。正因为分化、差异等矛盾的存在,才需要用和谐去调节、化解,才凸显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富裕阶层人士,或者说富人们为什么必须要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慈善事业等方式为构建

和谐社会而贡献力量呢?首先,一个简单的理由是,中国新一代富人之所以能先富起来,莫不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而在这一政策系统中,“一部分人先富”是阶段性目标,“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先富帮后富”在两个目标之间承载着过渡和衔接的作用。也就是说,从先期获得财富中拿出一部分来进行第三次分配,是富人们对社会的必要回报,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仅仅指出社会责任方面的理由当然还不够。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个人的事业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家认为,处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制快速转型背景下的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资源风险、环境风险,尤其收入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风险,已经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发人深思。人们将会认识到,由于风险是我们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就必须靠我们努力去化解。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风险积聚、矛盾突出时,启动社会救助的方式,在不同利益阶层之间进行利益调节,缩小差距,促进和谐,达到“利益交换”的目的,是保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裕阶层人士的增多,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这些新阶层人士该怎样当“富人”?在社会中该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抱着传统的“富荫子孙”的观念,当个吝啬的守财奴?或者,他们愿意像暴发户一样热衷炫耀式的消费,以奢侈的私生活和对公益事业的冷漠来暴露自己的丑陋和浅薄?我们认为,中国的多数富裕阶层人士出身草根,本质清白。他们有着极强的进取心、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正确的政策方针的教育、引导下,在“仁爱”、“兼爱”、“扶危济困”等传统优良文化的弘扬熏陶下,在日益提高、完善的道德和法治环境的鼓励下,新一代富裕阶层人士一定能逐渐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成为既有能力创造财富,又有本事用财富造福社会的慈善家。“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通过主动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富裕阶层人士将提升自己的素质,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