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樵:品味因就业难放弃读大学之苦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7:22 燕赵都市报

  作者:马樵

  既然生存现实已然逼使很多贫困孩子对高校忍痛割爱,那么我们就得好好地研究“穷人教育投资学”,即在尽量减轻贫困群体教育投资负担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降低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风险,尽量使穷孩子们能够“学有所用”。

  通过社会各界努力能否保证每个被录取的贫困生都能顺利入学呢?记者调查发现,四川每年都有相当部分被录取的贫困生自动放弃走进大学校门,除众所周知的家庭经济因素外,还有一部分贫困生是因就业形势不乐观而主动放弃就读大学的。(四川新闻网9月12日)

  已经被大学录取的贫困新生,或放弃就读机会,或中途辍学,除其家庭实在无力承受昂贵的学杂费以外,便是在“读书无用”严酷现实之下的无奈退却。他们深知,而今就读大学的“经济门槛”愈设愈高,若要拿到一张高校文凭,穷人之家凸显捉襟见肘;即便在社会的帮助下吃力完成学业,终究也难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就连名牌高校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捏着“烫金文凭”去卖肉、擦鞋、收破烂,何况许多普通院校毕业生呢?

  作为穷怕了的贫困人家,对教育投资的主要动机,并非希望声名上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是期待通过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被城市接纳,能“引领”全家逃离生活困境。这就是贫困家庭所秉持的“穷人教育投资学”。然而,目前摆在穷人面前的“教育投资回报”是:即便倾其所有让孩子拿到文凭,最终在社会上可能也是废纸一张,且还白白浪费掉谋生挣钱的光阴。面对如此明显的“双重损失”,穷孩子们只好做出放弃读大学的“理性选择”。

  至于如易中天先生等人士所说的“无用即大用”的读书境界,至少就目前而言,恐怕还不是那些困顿家庭里的苦孩子,敢于拿全家的生存命运去“玩票”的目标。

  贫困学生因就业形势不乐观而主动放弃读大学,这又给当代中国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在考虑如何能让贫困孩子读得起书外,也必须思考如何能让贫困孩子“读书有用”。这些年,高等教育领域实施高收费政策,引发所有高校都在竞赛般无限量地扩容扩招,甚至原来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不约而同地“升级升格”,以此拉长教学期限,达到增加学校收入的敛财目的。只要学校的腰包撑鼓了,至于学生捏着的那张文凭是否有用,似乎完全跟学校无关。

  “就业难”属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高校毕业生自然也不能例外。既然生存现实已然逼使很多贫困孩子对高校忍痛割爱,那么我们就得好好地研究“穷人教育投资学”,即在尽量减轻贫困群体教育投资负担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降低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风险,尽量使穷孩子们能够“学有所用”。比如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实事求是地与普通就业岗位接轨,比如政府加大对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等,保证贫困孩子尽量以较少的教育投资,通过合理的学习期限,学到可供谋生的知识。当然,采取法律法规手段,消除用人领域中的“文凭歧视”现象,也很有必要。惟其如此,才能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既能成为不落后于时代的知识型公民,又能避免“读书无用”的尴尬。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