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庆安: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需要确定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7:24 东方网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周庆安 去年10月刚刚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选择了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时机宣布他的辞职决定。安倍晋三原本有机会在自民党参议院败选的时候宣布辞职。但是,他却选择了坚持到现在才离开。 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机离开日本首相的位置,对于安倍晋三来说,或许是一种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一方面自民党败选之后,安倍面临党内巨大的政治压力和日益强大的改革呼声;另一方面,安倍晋三面对新一届国会对其《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下一步政策的质疑;而更无法言说的是,选择临时国会开会的第三天宣布自己的辞职决定,更有助于新的自民党总裁在危机中快速产生。不论这个人是谁,他(继任者)已经做好准备了。 对于中国来说,或许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安倍晋三为什么辞职,而是安倍辞职之后中日关系将向何处去。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安倍晋三上任近一年来,中日关系逐渐走出前几年的低谷冰点,不但经济关系继续保持温度,而且政治关系也在陆续增加浓度。中日领导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三次会面,创造了21世纪以来中日领导人见面的最频繁程度。 从根本上说,中日关系回暖是安倍晋三正视其前任小泉纯一郎的教训后,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转向结果。安倍晋三不但积极寻求同中方就东海、历史等敏感问题展开对话,而且保持了任内不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尽管从政治立场上说,我们都知道安倍晋三是一个政治保守力量的代表人物,个人政治观点还略微偏右,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其首相任上,他对中日关系大局的把握是值得肯定的。 而安倍晋三辞职之后,中日关系做好新的准备了吗?事实上,从小泉到安倍的变化,再到对于后安倍时代的忧思说明,中日关系仍然需要确定性作为保证。中日关系走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不同时期的关系起伏,归根到底是由于中日关系间缺乏不确定性造成的。这就使得日本内政变革中,不同的领导人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道路和不同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尽管有识之士在经历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之后,会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其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也磨灭了民众中难能可贵的一点信任。 任何有识之士都知道,中日关系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与国关系之一,更是维系整个东亚安全的基础。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地区战略的确定性容易建立,中日两国关系的确定性基础却一直没有明确下来。无论是谁就任日本新一届首相,他都会面临中日关系这个日本外交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个问题不但需要诚意,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框架,和深入细致的工作。 实际上,中日关系并不缺乏确定性基础。两国在安全和地缘领域没有本质的矛盾冲突。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针对历史问题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这个讲话精神成为后来日本多届政府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能否形成历史共识,建立沟通渠道,并且面对全球战略格局和东亚安全态势,形成远景规划,本身就是中日关系的确定性来源。否则,一旦政治的更迭造成善待中日关系者被孤立,那么还有谁能够为中日关系而积极奔走。 因此,中日关系不能够为一人忧,也不能为一人喜。在整个中日关系史中,任何领导人的更替都只能代表一个阶段的结束。而任何阶段都是建立在中日两国的战略信任和战略交往基础上的。没有战略信任,同为东北亚两大国,中日之间的距离就无法弥合。不同的领导人有不同的政治时空,也有不同的话语框架,但是中日两国的渴望和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