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明:彭宇事件不应是不做好人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7:28 东方早报

  作者:袁晓明

  近日,南京一位名叫彭宇的青年人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太太,并在老太太的要求下将其送到医院,结果老太太却认定彭宇就是撞倒她的人,彭宇则坚决否认自己撞倒过老太太。双方最终打起了官司,彭宇被法官一审判罚承担老太太的一部分医疗费,共计4万多元。

  如果彭宇真是在做好事,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做好事不仅没得到好报,而且还被判拿出4万元去为自己的好心做出“赔偿”。此新闻一出,传统媒体与网络立即大乱,各博客网站都以头条发表各方的讨论,一些人为彭宇喊冤,更多的人在表达不再做好事的决心,因为彭宇受冤枉一案就是绝不做好人的理由。一家颇有影响的博客网站在首页的头条发出这样的标题———调查显示:八成博友选择不再做好人。如果博友就是大众的一个缩影,那就是说,大约有八成人再不愿做好人了。

  其实,在我旅居的美国南部城市,这样的冤枉事也发生过。前一段时间,就发生了一件彭宇事件根本无法相比的事件。

  某日凌晨2点,一辆汽车撞在

高速公路的水泥护栏上,汽车的油箱在漏油,随时都有可能着火爆炸,这时,立即有几辆车停在旁边,几个人向出
车祸
的车跑过去。没有想到的是,坐在车里的驾车者手里拿着一支手枪,连连对来抢救他的人射击,结果造成两死一伤。第二天的报纸上,警察的报告并没有讲那人的杀人动机,那是一个谜。对于这件悲剧,当天一家电台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些人是否应该给警察打报警电话,而自己不去抢救出车祸的人?主持人还问听众: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否只打报警电话,再也不要下车救人了?有几位听众回答说只打报警电话,但多数听众却说他们仍然要下车救人,因为警察来之前,可能就会出现伤亡。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去年有一个人在路边帮助别人更换轮胎,结果被一酒后驾车者撞死。但此后,仍然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帮助更换轮胎。

  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并不把上述悲剧事件当成不做好事的理由?为什么在彭宇事件后,中国却有“八成博友选择不再做好人”?

  这里并不是要对中国人和美国人做道德高尚与否的对比,而是要分析为什么有如此差别。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差别,不仅是个人的价值判断使然,更需要分析的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因素。中国人其实也有做好事的动机,否则就不会对彭宇事件大肆评论。但同时,许多人对做好人心有余悸,不做好事又良心不安。彭宇好心无好报、反而被冤枉的事件正好给了他们一个理由,好人是不好做的。

  彭宇做了好事,却被法官判了几万元赔偿,不能说这样的理由不充足,但与那些表示仍然会救人的美国人比起来,理由似乎就小多了。有人会说,那几位美国人遇到杀手也是极个别的事件,同样我们也可以问,彭宇事件就能说明做好事都会倒贴几万元吗?从社会环境上来看,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不好的风气也给许多人不做好事找到了借口,许多人心里的苦毒已经不少了,怎么会去做好事呢?而中国传统也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谚语。过去一些年,中国社会曾把帮助别人这一做人的基本素质提到了英雄之举的高度,拔高了许多人做好事的动机。但如今已不是英雄盛行的年代,还能有什么样的动机去做好事呢?再有彭宇这样的事件,“八成博友选择不再做好人”也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这其实就是人性:人们有做好事的良心,同时,也在为不做好事并逃避良心谴责寻找理由。

  那么,中国是否应该成为八成人不再做好事的社会?中国人是否愿意生活在八成人不愿做好人的社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要找不做好事的理由的话,现在就有不少:各种各样的腐败、贫富的悬殊、堕落的社会风气,等等。更有彭宇这样的极端事件。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当今中国,一方面需要从社会环境上减少对人们做好事的阻碍,比如要更加严厉地打击那些贪污腐败和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人们也应尽可能在难有理由做好事的情况下去做好事。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并非是为了道德的高尚,而是因为中国人不应该生活在八成人不愿做好事的社会———那样的社会太过冰冷。应该相信的是,如果八成人仍然要做好事,中国社会就一定是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得益的社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