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保护丹江口文物 以充足经费抢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08:09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夏代的城址、战国的楚墓、西汉的陶器……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马,丹江口库区即将淹没。从目前的发掘进度看,库区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其价值远远超过三峡库区。然而由于规划、经费等原因,目前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不到任务量的三分之一。(新华社9月16日电)

  历史上,中国的政治中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位于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和伊洛地区,这一地区与华东、华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江和丹江进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融合。然而,由于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蓄水后库区内的文物保护点就有210处之多,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约定,一切改变遇真宫现状的做法,都须由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委员会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同才可实施;《文物保护法》同样规定,“凡因进行基本建设需要文物勘探、考古发掘的,所需费用和劳动力由建设单位列入投资计划”。根据“文物先行”的原则,在任何建设项目开工前,都要进行文物分布的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勘探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根据勘探结果进行考古发掘,发掘结束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基本建设的施工。从现在的情况看,丹江口库区的文物保护令人忧虑。

  此前,部分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三峡考古是中国最大的文物抢救工程,但是工作量过大,给文物部门预留的文物保护发掘工作的时间过短,留下诸多遗憾。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应当引以为戒。然而,在南水北调开工在即时,尽管有关方面不断强调保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落实到具体层面的文物保护层面,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规划、经费等问题,以至于大水将至,文物保护者心急如焚。

  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其中东、中线工程穿越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文物无数。人们不会忘记,两年前的11月17日,中国51家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单位的代表齐聚郑州,他们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大规模、多学科、高层次的文物抢救会战。如今的事实证明,面对岌岌可危的珍贵文物,文物工作者有心无力,盗墓者却拿着更先进的设备四处挖洞。

  众所周知,如果不能充分认识文物的价值,并且实施有效保护,将最终造成对过往文明的破坏。文物是不可恢复的历史存量,这一点不必多论。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丹江口库区即将被淹没的紧急关头,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不惜代价加大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经费投入。盗墓者有钱买先进的设备,难道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文物工作者们争分夺秒地工作,用金钱赢得时间?金钱有价,而文物无价,在无价的文物面前,所有经费不足的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

  文明宛若江河,有着自己的源头。文明的富庶也在于当代人能站在今天追思过去,展望将来,并在今人对过往创造的态度中,眺望自己今日创造在将来的命运。如果我们相信南水北调是为了挖开一条哺育新文明的江河,那么,就不能因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不力,而同时挖断过往文明的江河。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