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序:从进城收费联想到户籍制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08:12 东方早报
作者:陈序 据报道,深圳“交通拥堵费”征收方案不久将进入公示期。这意味着,不久以后,小汽车在特定时段驶入深圳的特定区域须缴纳专门费用。我想很快,这项区域性政策会被各大城市拿去。 向车辆征收进城费,发明专利不在中国。自2003年始,伦敦对进城的小汽车征收交通拥堵费。目前,新加坡等地也已开始向驶入市中心的汽车收取类似费用。收费后,据当地政府统计,每天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减少20%~30%,公交车辆较以前提速25%。 通过收取进城费,政府人为抬高了车辆在特定时段进入特定区域的成本。但是,没收进城费时,车辆进城的成本真的比较低吗?换言之,进城费是一项额外支出吗?不是。除非不把堵车的时间算进人生。 开车进城,有的人去办重要的事,比如面试、开会;有的人去办紧急的事,比如看病、结婚;有的人没什么事,就是喜欢开着车、沐浴着阳光、看着时髦女郎走过玻璃幕墙;也有的人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顺便到路易威登买一个从中国内地民工身上获得灵感的包,或者进星巴克喝一杯以亚马逊森林里某种坚果命名的美式咖啡。当没有进城费制度时,所有这些人都以时间支付进城活动的成本,虽然对他们每个人而言,时间或贵不可言,或一文不值。想象一下,一个国际旅行团到太平洋某小岛度假,下了飞机发现,那里的居民、商户只认得阿拉伯数字,不认得钞票的种类。结果,100英镑和100泰铢能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 进城费,显然是一种歧视性收费。值得注意的是,被歧视而受到不同待遇的对象不是进城的人和不进城的人,而是在市中心某个给定的时空里以私家车代步,时间成本高的人和时间成本低的人。进城费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易品种,时间成本高的人通过缴费,把原来逃不掉的一部分堵车时间通过与政府的交易买下来。每增加一辆车进城,都会给整个交通系统带来的一定量的效率损失。理论上,收费标准是给这一边际成本定了一个价。而对缴费者来说,这个价格买到的不是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变化,而是他个人的时间收益。可以肯定,相当多数付了进城费的人会觉得,这笔交易是划算的。另一方面,时间成本低的人选择免费时间进城,活动时空受到了限制,个人时间统筹却可能更有效率。因为,在交通高峰时间开车进城逛街,本是一种浪费,一种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损失的有负外部性的浪费。 如果特定时段、特定区域设置不当,如果进城的人都身负急要,特别是,如果公交系统不尽完善,如果收费标准计算不当,那么进城费制度也可能降低了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提高了城市中心地带所有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从操作层面看,前两项容易判断,后两项很难做好。 以类似的角度看户籍制度,也是一种歧视性的准入制度。从进城费的制度成因可知,取消户籍制度不可能近在眼前。有序开放、逐步替代应该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前两年有买房落户政策,近两年有人才引进政策。不动产投资、教育投资,无非是要进城的人付点费用(当然,政府会对特定人群进行补贴)。问题在于,相关政策标准不一,难说科学。且多有不透明处,常患朝令夕改。毕竟,昨天宣布汽车进城收费,今天就可以实施。一个农村娃寒窗十数年考入名牌高校,又四年苦读出关,突然出告示,说门槛抬高了,标准变化了,程序修改了,这叫他和他一家如何应变?又怎保不把怨气撒向沉默的户籍制度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