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现代文明牺牲了安静夜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08:52 环球时报

  庞中英

  6年前的“9·11事件”,人们从电视实况转播上看到和听到了美国消防车尖叫着的紧急出动。其实,美国的消防车在非紧急情况下,也经常如此尖叫着出行。美国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躁动不安的消防社会。

  我居住在靠近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阿灵顿县南部的一个小城(近在咫尺的就是著名的美国国防部的五角大楼),这里基本上以各种公寓、宾馆、高档住宅为主。租住在这里的人士中,可能有许多是我这样的外国人(或者叫得好听点“国际人”)。

  刚来,最不习惯的、也难以习惯的是这里深夜尖锐、凄厉的消防车叫声。凌晨3点多了,本来休息就不好,突然被锐利的消防车尖叫声多次惊醒。从窗户向外观察,一溜烟几辆消防车全然不顾熟睡居民的休息权利而呼啸着扬长而过,时间一般持续2分钟。我算了一下,这样的惊心干扰每晚大概有2-3次至于白天的同类叫声,与夜晚的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久久难以入睡的我,在窗外的消防车队消失后,在电脑前陷入深深的思考。

  西方文明走到今天这个阶段,可以说到了一个极其高度的阶段(如果不是曾经过早下的“最高阶段”的结论的话)。但这个高度的文明,即美国文明代表的西方文明,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自从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灯火通明的城市地区,一直无法克服火的威胁。火,在带来文明的同时,也是人类文明无时不在、形影相随的隐患。有多少建筑,又有多少森林,不是毁于别的灾难,而是平时的失火。于是,消防业在任何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门,吸收容纳着许多工人的就业。当然,消防业的诞生和发展,也许减少了许多火患,但如同其他西方文明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一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消防措施(如居室的防火装置)、定期的消防演习、救火行动等成为现代社会严重的噪音污染的一个源头。

  深夜的消防车叫声,可能是两种情况:例行的预警(我发现,阿灵顿地区的消防车叫声,非常有规律),要不就是真的消防车奔赴了人们不知道的失火场所。美国这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然有着对消防预警和真正扑火的强大社会需求。在劳工昂贵的美国,消防部门是24小时、365天上班,不分节假日的。深夜上班的消防工人,其工资一定不菲。

  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人类生活的集中化,终于带来了“天变”,即地球气温持续升高,干旱威胁着许多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干旱必然加剧火灾的威胁。今年,美国多个地区干旱少雨,高温刷新历史记录,热浪袭击,火灾频发。结果,谁也不喜欢消防车的噪音,城市、国家、家庭,保险公司,却更依赖消防部门了。

  在另一个方面,美国文明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恶性循环的例子。巨大的消费,诸如

冰箱、空调,必然带来气温的上升,而气温的上升,则可能带来更多的火患。不断增加的私有财产(如昂贵的私人高档住宅),高耗能的消费方式,当然,需要的不仅是保险业,也需要消防业。

  一种文明,如果无法在其进步过程中预防、减少其副作用,或者不能从根本上克服恶性循环,人们必然要提出这种文明是否可持续的大问题。

  中国在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重蹈美国文明之消极面的覆辙。如果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日都充斥了消防车的尖叫声,本来已经受汽车和空调噪音折磨着的广大居民,将更无宁日。如果在某些方面的进步是以某些方面的退步为代价,这样的进步本身就是充满问题的。▲

  (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

  《环球时报》授权新浪独家使用,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