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攀:学籍改革,教育公平的一大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08:36 现代金报
作者:王攀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已颁布,基于此建立的学籍管理方法不仅将使学生情况一目了然,还将使学籍与户口剥离,让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落到实处,使农民工子女就学更有保障。(详见今日本报A28版) 全国统一学籍管理,不仅可以更好地落实按学生规模拨付教育经费这一政策,防止一些学校虚报学生数量套取教育经费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吃“教育空饷”现象:学籍全国统一管理后,当学生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时,即使原来的学校不上报,政府也能有效掌握,这样就有利于避免一些学校利用空缺的学生编制继续占有教育资源。 而学籍统一管理的另一个意义是,它让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借读费失去了理论依据。借读费实际就是跨片费,国家早已名文规定不准收取类似的费用,但各个地方仍然我行我素。据说,借读费存在的理由是,由于政府原本对学校的教育投入没有那么多,如果人数增加,入学者自然要分担教育成本。但现在,政府投入按学籍走,再收取借读费自然就没有理由。 学籍统一管理还可以做得更好。教育部负责人说,统一的学籍管理还可以缩小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拨付的误差。但按照目前体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摊,而且从比例上看,地方占大头。这样,由于地方财政不同,学生人均经费也不同。小范围内这种差别还不大,钱随人走,还可以大致公平,如果跨区域转学,比如从河南到北京,由于两地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水平不一,而且财政又各自独立,就难以做到教育经费的跨区域转移。 此外,还应该看到,学籍全国统一管理,经费随学籍走,这仅仅限于公立学校,对于私立学校来说,由于不享受政府的教育拨款,即便教育经费随学籍走,也难以从这项政策中受惠,这是不公平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一定非要由政府亲自生产,完全可以以市场的方式,由非政府领域提供,或许更有效。 既然我们能够做到学籍全国统一管理,既然教育经费能够随学籍走,不妨再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到教育经费随学生走,即政府把人均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这不仅可以做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一视同仁,也有利于促进各个学校的竞争,从而让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