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中秋调休让团圆夜减少离别之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13:41 中国网

  作者:郭松民

  希望在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放假的呼声的由来已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还有委员、代表提出了关于增加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的议案,民间也是一片赞同之声。但无奈凡好事必多磨,传统节日放假的事,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次山东潍坊市打了一个“擦边球”:“中秋节调休一天”,总算有了一个突破(9月24日《齐鲁晚报》)。

  这一举措是很得人心的。新浪网进行的即时调查显示:97%的网友对中秋放假表示支持,前两年还有一项民间调查也显示:86%的被调查者都希望中秋节放假一天。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烈地希望中秋节能够放假?一位潍坊市民的感叹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终于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了”。

  的确,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

月饼等活动外,人们还会仰望明月,期盼与家人团聚。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也往往要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被我们称为“团圆节”。这种渴望在月圆之夜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情感,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灵魂深处,从来不曾真正消失,每到中秋佳节,它就会像钱塘江的大潮一样,汹涌而出,搅得我们不能安宁。

  实际上,恐怕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节日团聚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或坐立不安,或若有所思,或黯然神伤。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留下无数美好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表达的都是这样一种情感。犹记得笔者当年在军旅为国戍边,珍藏着一个小笔记本,里面就抄满了这样的诗词。

  中秋不放假,我们就无法停下被商业社会、竞争社会不断拧紧的发条所催促的匆匆太匆匆的脚步,去仔细品味一下这种美好的感情。紧张工作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家里,对住在乡下或者另一个城区的父母,是没有时间去看望了,远方的亲友,也只能是转发一条千篇一律的短信,不过聊备一格而已,月饼吃在嘴里,不知是甜是酸,也不知是今年的新馅还是陈年的旧馅——此时此刻,我们也许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而凄楚地醒悟到,我们已经被现代生活所异化了,我们不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的,而仅仅是作为一种“人力资源”而存在的,因为我们的情感是不重要的,我们的效益和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大概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吧,在我们的周边,那些在市场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先走一步的国家和地区,反而比我们更重视

传统节日。比如在香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五大传统节日,都被规定为法定假日,其中中秋节的放假被设计得格外具有人文关怀:十五下午开始放假,十六全天放假,以便让人们在十五晚上可以尽兴赏月,不用担心第二天上班的问题。据了解,在澳门、台湾、新加坡也都是这样。而韩国人对属于中华文明的传统节日,兴趣似乎我们自己还要浓厚,“端午申遗”已经成了不少国人心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痛点。

  潍坊市民是幸运的,由于潍坊市的这一决定,他们可以在中秋节这一天,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尽情地感受亲情、友情,感受人间的温暖和爱。但笔者也不得不同时遗憾地指出,由于这一天还不是法定假日,能够享受这一幸运的,还仅仅是“所有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那些在企业工作的为数更多的普通劳动者,还只能继续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也提醒我们,由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将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假日,以便让所有的民众都可以在节日里与亲人团聚,已刻不容缓。

  诗仙李白有咏中秋的诗云:“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他是在感叹中秋不得团聚之苦,这一叹息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今天仍然让我们感到沉重。我很希望,今后的中秋之夜能不再是一个叹息之夜,分离之夜,相思之夜,而变成一个欢乐之夜,团圆之夜,温馨之夜!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