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疯狂的家长和小人物的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3日09:00 长江商报

  作者:于德清

  很不悦,又看到一个中国父亲的疯狂计划。据《华西都市报》9月29日报道,一名年仅2岁半的双流女童颖颖就将在父亲的安排下,于明年6月北京奥运会之前,完成五岳的登高之旅。

  在一个月前,海南长跑女童张慧敏刚刚实现了他父亲的伟大计划,从海南一路长跑进京。这个计划把中国女孩的潜能推到了极致,也许真的能称得上是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不过,在我们的神经已经被小慧敏父女俩震撼的麻木之后,这位成都的父亲仍然又给我们来了一次猛烈的冲击。颖颖还只是一个幼儿,两岁半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以如此之小的年纪就要征服五岳,这位父亲的想法真是太出格,也太离谱了。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现在看来,中国的父亲们打造新一代英雄的野心,已经让他们等不及让自己的孩子长成为少年了。既然目标只有一个,既然早晚都得成名,那么何不就从幼儿开始,何不就从襁褓之中的婴儿开始?

  这位疯狂的父亲也试图向媒体回答这个计划的合理性。他的理由是,颖颖对攀爬这项运动有着一种本能的喜好。他说:“我女儿非常喜欢这项运动,从小看到楼梯、台阶就很兴奋。我们对女儿的培训其实也是一种玩耍。”我们不否认,孩子对攀爬运动会有偏好。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关于著名的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的纪录片。他曾经徒手攀上过上海的金茂大厦。这部纪录片印象深刻的一段镜头是,他的几个孩子也喜欢攀爬,喜欢在家里爬上爬下,片中他的一个只有两三岁大的孩子竟然徒手爬上了衣柜的顶部,触到了

天花板。也许,就攀爬的基因和天赋来说,法国蜘蛛人的孩子可能比成都的小颖颖更有优势,可是,阿兰·罗伯特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小“蜘蛛人”们享受着攀爬的乐趣。可是对我们的小颖颖来说,这一爱好已经变了味,这与其说是一个壮举,倒不如说是一场荒唐的生物试验。

  在家长制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和一位固执的家长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很不着边际的一件事。也许在这位家长看来,法律是为了孩子好,他这样做也同样是为了孩子好。他并不讳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的女儿出名,是为了她的将来。这位家长似乎有充分的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去干这件事情。

  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许应该尝试去理解这位家长的复杂心理。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人都想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会为了能够拥有一份光荣而产生梦想。可是我们这个社会能够让人有尊严生活的机会是如此的供求失衡。因此,对于当今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依靠更加极端的自虐和强迫孩子从事某项运动,是他们从济济无名、庸庸碌碌、穷困潦倒的生存状态中摆脱出来的并不多的选择。当然,这还要将自己的行动和奥运、国家、民族等宏大概念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行为具有了神圣的属性。这样在逻辑上也就相对圆满了,不但可以说服自己,而且可以吸引媒体。

  这位家长也许正是这样一位社会普通人士,这一生似乎除了中大奖,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手段也不多。也许正是出于这种生存的焦虑,所以要替他的女儿未雨绸缪。这种良苦的用心不止是小颖颖的父亲有,小慧敏的父亲也有,杨丽娟跳海自杀的父亲也有。他们都是三个女孩的父亲。从这些事情来说,我们不是要否定这些社会小人物的追求光荣与梦想的正当性,而是要看到,在当今社会,穷人成名的代价太大了。

  在这一个个父亲们疯狂的计划中,都赌上了健康和生命。这么做到底值不值?杨丽娟的父亲已经无法回答了。也许在其他两位父亲看来是值得的,但是对于那些在当今生活得特别有尊严的人来说,他们也许更会嘲笑这种穷人登龙术的笨拙。

  只是那个可怜的孩子还要每天步行20里,谁能从他父亲的计划中拯救出来?但愿,我们的药商们能够发明一种特效药,可以让人由疯狂变成理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