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冠大学生之名选美又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5日01:22 新京报

  作者:周展

  10月4日,《新京报》刊发张鸣教授的文章《选美请不要冠以“大学生”之名》,认为“人们进大学,目的毕竟是在求学,不是选美”,“美色的载体是人,而人不是观赏动物,应有自己的尊严”,美色则“不免带有亵玩的因素”。

  笔者也忝列为教授,很能理解张鸣对大学生的爱惜之情。然而,对他极力反对大学生参加选美之类的社会活动,认为“这种活动给大学生带来的只是伤害”,却不能认同。笔者想说,冠“大学生”之名选美又如何?

  不错,人们进大学,主要目的是在求学,但求学并非大学生活的全部。在求学之外,身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不但有权利,也应该尽可能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开扩视野、拓展能力,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就目前而言,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社会活动能力不足,而不是知识储备缺乏。一方面,是因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还不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没有为他们创造足够多的机会。

  毋庸讳言,选美比赛是带有美色的成分。然而,选美却又并非如张鸣所说,只是“比基尼上见高低”,“美色”也不能完全和“色情”画等号。欣赏人体之美色,犹如热爱鲜花之美、钟情胜景之色,岂可以“亵玩”二字绝对之?

  依照张鸣之说,参赛者穿着比基尼,在T台上展示身材,就丧失了人的尊严。试问:为艺术而祼体的

人体模特,是不是更堕落?如果是,古希腊的裸体雕塑,应该就只是色情货色,而非人类艺术珍品了吧。

  显然,这样的结论当无人认可。有人可能会说,艺术归艺术,选美归选美。试问:富有生命力的人体之美,比之固化的人体之美,孰美甚?假如前者是色情,而后者是艺术,那么,认可此说的人,就是在戴着面具说话了。

  其实,溯诸世界历史,当不难知道,人类思想文明的解放与大踏步前进,与解除了对人体之美的欣赏禁忌不无关系。

  在这一点上,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在当时,也曾就人体的“美与色”问题,展开过激烈的思想论战。如今,当人们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经典绘画作品时,有谁只看到了色,而把美弃之如敝屣?

  历史之河,滚滚奔流。今日之中国,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渐开放、社会日益转型。当此之时,对包括人体美在内的所有问题与现象,更不宜绝对化,而需抱开放精神、宽容心态,虽未必一定要高声喝彩,却更不宜动辄棒喝。

  因此,对大学生参加选美,包括举办冠以大学生之名的选美活动,不必过于担心,认为它给大学生带来的“主要是伤害”。大学生虽然年轻,对类似选美的诱惑,拒绝的能力或许有些弱,但也不至于明知是陷阱,却偏往里面跳。

  假如不幸真是这样,让他们受一些“伤害”,也未必全是坏事。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总也不让大学生“吃一堑”,何时又才能“长一智”呢?对大学生,不少人总认为他们还是“孩子”,看管得越紧就越好。这害了他们。

  是鲲,总要让它经历浪涛,才能游得广阔;是鹏,总要让它经历风雨,才能飞得高远。对有着鲲鹏之志的大学生,也当如是观。

  □周展(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