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仰佑:政府主持祭孔,何错之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6日00:03 红网

  作者:沈仰佑

  祭孔活动年年有,今年的活动却有点引人瞩目,首次由山东省政府与教育部、文化部等省部机关联合主办。9月28日的曲阜,名流云集,高官出席,祭孔大典上由山东代省长宣读祭文,并由一位副省长宣读“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在一个讲究规格的官本位社会,此举可谓盛况空前。

  对此,南大的景凯旋教授置疑:“祭孔活动怎能由政府主持?”理由是,这种公祭活动由政府介入甚至主持,就会让人产生歧义,似乎是在隐然提倡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具有政教合一的意味。(10月4日中国新闻网)

  从表面看,此论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细细想来,又觉得没有多少道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代表人民主持祭孔活动,不仅应该,也是从行政角度对这位“国际名人”的一种进一步推崇和认可。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怀着救世的精神积极从政,那执着追求的精神,深为司马迁敬服,并将其事迹写入《孔子世家》中。孔子倡导重实践、重礼仪的积极人生观,注重品行修养,强调“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不可以不慎”;他倡导唯物主义哲学,不信鬼,不信神;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为人处世上,他主张“言忠信,行笃敬”,“己所勿欲,勿施于人”;他主张孝顺父母,“孝亲尊长,君子之本”……孔子以大半生精力所重视的古代文献的整理,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确实,孔子的道德学问,像高山一样使人敬仰,像大路一样导人遵行。

  景教授不主张祭孔活动由政府主持,说白了,其潜台词就是孔子的道德价值是不足取的。作者认为,孔子的这种常识道德,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连地球人都知道的常情,其实就是指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常识道德,作为一种至理,难道就没有推崇的价值?回答是否定的。孔子思想里真的缺少“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人的权利”?其实不然。孔子的“核心价值”中确实缺乏“现代元素”,但如果凭此就说他缺乏“人的权利”观念,那无疑是偏颇的。先从他的政治思想而言,他以“礼”为治,达到“仁”的境界。“仁者,爱人。”希望建立一个充满普遍人性爱的社会,上下有序,一片融和。再从他的教育理念来说,虽然他主张“学而优则仕”,但又主张“有教无类”,将教育普及于贫民,培养了不少出身下层平民的“士”和“君子”。例如“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工之贾人;颜琢邹,盗也……”(《群书治要》卷三十六)。至于子张、子贡、季路等人,也都出身贫苦。(见《吕览》、《荀子》)。这些,无不证明他是很懂得和尊重社会的核心价值的。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提出必须更有真切的批评。他在《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下)》一文中写道:“我们先前的批评法,是说,这

苹果有烂疤了,要不得,一下子抛掉。然而买者的金钱有限,岂不是大冤枉,而况此后还要穷下去。所以,此后似乎最好还是添几句,倘不是穿心烂,就说:这苹果有着烂疤了,然而这几处没有烂,还可以吃得。……这么一办……读者的损失也可以小一点。”孔子是圣人,却不是完人。由于时代局限性,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确有一些封建糟粕(如同苹果上的伤疤),特别是政治上趋于保守,把上古看作是黄金时代,还有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等,这些都是不合时宜的。但即便如此,丝毫降低不了他的时代价值,丝毫抵消不了他对人类道德文明的卓越贡献。

  其实,无论是拜谒皇帝,还是祭孔活动,都是后人对先人的虔诚和怀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寻根祭祖”活动。就算是在“提倡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只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人们继承和发扬好的道德传统,这有什么不好?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又有什么不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我总以为倘要论人,最好是顾及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看主流、看本质,这才较为客观、公正。要不然,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对事物的评判也是这样。在鄙人看来,谁主持祭孔活动,都是一种形式,关键要看活动的内容和取向。只要导向正确,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即使“具有政教合一的意味”,又有什么大碍?稿源:红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