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社会救助需要全国统一信息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01:22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目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完善升级年底将全面完成,原来的34项救助业务将增加为42项,其中新增8项救助业务,包括学前幼儿教育资助、城镇(农村)医疗救助、阳光助老等。届时,一个界面清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信息平台将会展现在全市3700个终端用户面前。(10月7日《成都日报》)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在全国尚属首例,它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将使社会救助出现三个新景:一是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二是通过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做到不重不漏,使各项救助业务的公平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三是节约了行政成本,让救助工作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跑、人不跑”。

  更令人期待的在于,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广覆盖全覆盖。成都市就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了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

  报道说,通过社区、街道和乡镇等工作人员的宣传,公众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为此项工作专门开发建设的“成都市社会救助信息网”保持着很高的点击率。因而,成都市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受到民政部、信产部等部委的关注,不少城市还特地组队调研学习经验。

  但信息平台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更多的任务还在于,通过这样相对完善的信息平台,既要做到救助工作“一个也不遗漏”,也要做到对救助对象实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使每一个救助对象都得到尽可能完善的救助服务。

  所谓跟踪服务,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由此及彼,由救助对象的某项救助内容,跟踪到整个家庭,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需要救助。比如,一个低保对象,往往其老人生病、孩子上学、住房保障都需要实行跟踪救助。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充分利用救助信息平台,积极主动地“发现”需要被救助的人,对他们及时地实施主动救助。

  第二个方面的跟踪服务,是要跟踪救助对象的整个家庭的成长过程,以及时帮扶他们一程又一程,直至他们不再需要救助。贫困家庭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救助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今天需要的也许是全家的一口粮食,明天需要的就是孩子的上学费用。通过“家庭成长跟踪服务”,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可以轻松通过共享信息平台,了解到各个家庭不同时期需要的不同救助服务,并及时伸出援手。

  这样一种全方位跟踪救助服务,是帮助困难、弱势群体摆脱贫困世袭、实现家庭和个人命运改变、地位和收入上升的重要途径。显然,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将使这项工作变得容易,接下来的,是改变各部门“单打独斗”的救助模式,在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社会救助的统筹规划与安排。

  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在成都的实践,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借鉴成都的做法,使社会救助有一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这样,成都市民因此享受到的益处,就可以扩展至全体国民。这无论是对降低全国社会救助的成本,还是对提高全国社会救助的效率,实现全国社会救助的“一个也不遗漏”,以及与之相伴的全程跟踪服务,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