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一舟:群体冷漠是对见义勇为的精神招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09:41 中国网
作者:陈一舟 在广州,26岁的郑善彬10月5日晚上吃了一顿“闷拳”。旁边的女乘客手机被抢,他挺身而出,被8个劫匪围起来拳打脚踢。车上六七十名乘客却无一人吭声。受助的女乘客最后指着围观乘客号啕大哭:“你们今晚都睡不着觉!”(《南方都市报》10月7日) 类似的事情已不鲜见。在几近雷同的场景下,上演着一幕幕类似的道德冷漠话剧——面对他人危难,有人见义勇为,一个群体保持着异样的沉默。每每读到此类新闻,都会让人感到彻骨的凉意和无言的悲哀,从心底弥漫向全身的每一寸肌肤。 一个正义的身影,成为众人冷漠围观中的“孤胆英雄”,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世俗的道德尘埃中悲壮地挥舞着孤胆的膀臂。我不知道,在众人围观中,广州这位见义勇为的青年郑善彬,在经历过如此因孤军奋战而饱受心灵与肉体双重创伤的沉痛“教训”后,日后还能不能、敢不敢站出来挺身斥贼;但我知道,凭借着个体正义信仰对于邪恶的挑战道路,实在是走不了多远。 有着社会道义和公共情怀的公民,会自觉追求和维护人间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无数见义勇为、为他人安全流血牺牲的英雄正是如此,他们像写下《我控诉!》的左拉一样,不停地为公共利益呐喊,永远坚守着道德和正义。可是,仅仅是正义斗士具有济危扶困的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源源不断的社会道义支持。缺乏群体道义支持的正义勇士,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被社会所“抛弃”的“堂吉诃德”。 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世俗价值将怀有正义理想价值的堂吉诃德“招安”了,堂吉诃德临终前“悔过了”。这不仅是一个理想卫道士的死亡,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的绝迹,堂吉诃德成了骑士道和英雄主义的回光返照。当道德的热情在现实的冰冷面前熄灭时,尘埃落定了,旗帜倒下了,疯子堂吉诃德安静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群体的冷漠如何无处不在,都有无数个正义勇士勇敢地站在道德的旗帜下独立特行地坚持着。然而,群体冷漠是对正义斗志的精神招安——毫无疑问,如果长时间游离在社会群体正义支持的保护之外,他们的正义热情会一点点淡去,最终也免不了发出堂吉诃德式的忏悔。 行文至此,德国牧师马丁1945年形容纳粹施虐时人们旁观心态的那段惊世名言回荡在我的耳际:“刚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又来抓社会党人和工会会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两者都不是;后来他们来抓犹太人,我还是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不要问冷漠的心灵为谁“围观”,就是我们自己。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