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球时报:别让海外劳工成了软柿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14:01 环球时报
王 扉 近日,国内多家媒体均大幅报道了香港“歌神”张学友夫妇因3年炒掉21个菲佣,被菲律宾驻港总领事馆列入雇请菲佣黑名单的事件。 在这起有关菲佣权益的纷争中,菲国政府以及菲国的行业劳工团体对该国公民的保护意识让人印象深刻。据香港媒体报道,在香港发行量达5.5万份的菲佣免费月刊《filipinoglobe》,9月号以头条报道了事件经过,还对菲律宾驻港总领事做了访问。被列入黑名单后,张学友夫妇现在雇用的四名菲佣约满后,将不获领事馆批准续约,直至解禁为止。 其实,每一个在香港生活、居住过的人对于菲佣这个群体都不会陌生。所谓菲佣,就是菲律宾佣人的简称,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香港菲佣绝大部分拥有大学学历,甚至是硕士、博士。其最低月工资标准在3800港元以上,她们在香港中高收入阶层的家庭中供不应求。据香港入境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逾22万外来佣人在香港打工,其中菲佣约11万人,占总人数的一半。每到周六或周日休息,香港的各大公园几乎都被老乡聚会、亲友见面的菲佣身影“占领”。不少港人对此情形颇有微辞,又很无奈,觉得她们可怜,放假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据说,菲佣在海外打工赚的钱已经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所以菲国政府很注重保护海外菲佣的权益。 从张学友夫妇被列入雇请“菲佣”黑名单一事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香港的菲佣团体和菲国驻港领事馆劳工事务部联系很紧密,配合很默契。香港有专业的菲佣杂志,能够就热点问题及时联络采访到菲律宾驻港总领事,阐述该国对于菲佣权益保护的立场和政策,而且这种带有传递官方声音、教育该国公民如何海外维权的杂志是免费向菲佣赠送的。这种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的结合,民间资源与官方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机制,使得在香港的菲佣其人身权益和工作尊严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香港,菲佣雇主不敢随便炒人,如果不合理、有投诉的话,菲佣团体会群起而攻之,绝不会是什么忍气吞声的“软柿子”。在香港的菲佣团体都很会为自己人争取权益。菲佣在香港都能上街示威要求加工资。 近年来,中国海外劳工权益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伴随着近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走出国门,进行旅游、务工、从商、留学深造以及移居海外,足迹几乎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涉及中国公民以及华人华侨的安全问题、权益被侵害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我国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告诉笔者,我国的境外劳工“人数多,分布广,散得开”,没出事之前几乎与当地的使馆、总领事馆没什么联系。出事后,驻地外交外事机构也很难第一时间使得上劲。再加上国人传统观念上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海外遇到事了只要能忍也就忍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比较淡薄。在当下,处于我国海外公民群体金字塔底层、数目庞大的境外劳工,其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最不容乐观。 其实,世界各国保护海外劳工的权益,一般都是两条腿走路,相互配合:一条是国家的外交保护,一条是自发自主的劳工组织代言。菲国对待在香港的“菲佣”,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典范。另外,还有一点必须指出来,菲国受西方影响较深,公民的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国内普遍得到尊重的公民,出外自然会努力争取自身的权益。而我国不少在境外的劳工,文化素质较低,出去的都是人家安排的,出去以后被困在工厂、工地,不知外面的世界。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有时还浑然不觉,往往缺乏香港菲佣的那种公民的“自觉性”。 笔者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在安排劳务输出时,最好能给劳工上上课,加强自身权益保护的意识。另外,我国的驻外外交机构近年来推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工作思路树立起来了,但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菲国海外劳工团体和当地使馆、领事馆劳工事务部紧密联系的工作方式值得借鉴。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不同专业、行业华人成立劳工组织、社团,并积极与当地外交机构进行力量的结合、资源的整合,形成一种官民联动的海外领事保护机制。这对于解决当下中国的境外劳工越来越多,而我国的外交资源增长又严重跟不上,有限的驻外外交外事人员根本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作者是媒体工作者。) 《环球时报》授权新浪独家使用,其他媒体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