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让意见市场淘汰假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08:14 东方早报

  作者:杨涛

  评论作者最讨厌的就是遇到假新闻,新闻由头错了,一些评论往往跟着错下去。然而,假新闻仍然防不胜防。比如10月8日,有媒体报道说,今年安徽专科(高职)以上的上线考生中,男女生比例为15∶85,创下了国内此类统计中女生所占比例的最高纪录。但当天,教育部与安徽省有关方面就辟谣说:安徽省今年专科(高职)以上的上线男女考生比例为56.76%、43.24%,专科(高职)以上的录取男女生比例为55.71%、44.29%。

  话题由此产生:如果评论作者根据假新闻做出对新闻中人物不利的评论,他们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按照国际上“公正评论”的惯例,如果评论是依据明确的新闻来源做出,没有进行夸大,并且评论文章本身也没有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即使所依据的是假新闻,评论作者也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当然,如果评论作者引用的假新闻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应当在适当时候进行更正声明。

  评论作者引用假新闻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负道义上的责任。因为,谨慎的评论作者只要进行正常的逻辑推理,是可以避免受假新闻迷惑的。比如上述上线考生男女比例的新闻,媒体报道时引用的是“来自安徽电视台的一则消息”,写新闻的记者本人并没有向安徽省教育部门进行核实。其次,记者调查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中,没有一个学校的上线考生中,女生占到多达85%,所以,新闻里提到的那个比例,就很可疑。我以为,对于比较耸人听闻的报道进行评论时,评论作者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进行适当的分析。

  从假新闻居然能骗过一干时评作者一事,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评论写作的趋势。时事评论向来有精英化与大众化写作之争,一些人主张评论应当大众化,人人都可以参与,以体现公民社会的意见民主;另外一些人主张时事评论要走精英化的道路,由专业人士进行深度分析。

  我主张,时事评论应当大众与精英共同参与和互动。但通常而言,一般的社会、时政报道,并不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往往只与价值判断有关,大众与精英的互动就很有必要,精英可给大众以启蒙,大众可纠正精英的专业偏见。但对涉及专业知识的报道的解读,恐怕更多要精英来完成,普通的公民发言要谨慎。假新闻在专业人士那里往往更容易被识破,比如,一位法律专家看到任何提到“免予起诉”的报道也会发自本能地予以质疑。

  对于假新闻和由之引发的评论,我们固然应该强调记者和评论作者的责任心,但不能以此来抹煞新闻与评论的价值。因为“媒体不是中纪委,媒体不是

审计署,媒体不是调查组,你不能要求他们每句话都说得对”(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语)。媒体报道的真实与评论的正确,是在一个动态的意见市场中实现的。我们更应当强调报道与评论的自由,强调动态的多方参与报道和评论的环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