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霞:诺贝尔和平奖变环保奖有深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4日09:21 东方网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陈蓉霞

  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已经揭晓,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分享了这一殊荣

  据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之所以选定IPCC和戈尔,是因为两者“为确立和传播人类活动引起气候变化的更多知识作出努力,进而为采取抵消这类变化的措施奠定了基础”。众所周知,2000年,当时身为副总统的戈尔曾经与布什角逐美国总统宝座,但终告失利。戈尔此后淡出政坛,投身于环保事业。当然在此之前,戈尔就是一名公认的环保主义者。去年,戈尔参与制作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该片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无可否认,长期投身环保事业的业绩奠定了戈尔此次获奖的基础。因为通过影片的宣传,环保及气候变化成为今年世界最关心的话题。

  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授予“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贡献的人士”。就此而言,本次的环保主题是否偏离了诺贝尔和平奖的主旨呢?

  对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解释说,气候变化可能会触发人类大规模迁徙,竞争地球自然资源也会更为激烈,这些改变将把尤其沉重的负担施加给世界上最为脆弱的国家。结果是,国内和国际出现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危险将会增加。这就是说,在当今世界格局之中,环保与和平已融为一体。

  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历史上的不少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生存资源的竞争。比如,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屡屡入侵,就与畜牧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竞争性需求有关。在今天的世界上,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正在日益加剧,对于生存资源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美国不愿在《京都协议书》上签字,日本大肆在公海地区捕捉鲸鱼,这些行为看似维护了本民族的局部利益,但损害的却是“地球人”的公益,埋下的则是冲突和战争的隐患。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环境污染不仅损害大国形象,而且还容易带来国际间的利益摩擦和外交纠纷。就国内而言,身处大城市的我们,或许见惯了摩天高楼、

别墅区内的人造园林等等,然而,建造这些大厦所需的砖木水泥以及人为移植的树种,大多来自于乡村地区。就此而言,就不能只看到城市的崛起,而忽视农村、边远地区及原始生态环境为此付出的代价;又如,一些工业项目造成的水污染、
空气污染
正日益成为城市的“心病”,于是,类似项目就被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这样,污染就被带到那里。

  这样的做法短期来看对城市环境的改善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但长期看,这么做至少会引起两大恶果:其一,乡村的污染将会以更严重的方式重新影响城市,因为城市的农产品不仅来自乡村,而且边远乡村常常还是江河发源地;其二,乡村与城市之间因城市转嫁污染源而严重对立,这种对立情绪也许要一代甚至数代以后才体现出来。

  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诺贝尔和平奖“变绿”绝对是个利好消息。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有关人士所称,诺贝尔和平奖颁给环保主义者,拓宽了和平奖的颁奖范围,但并非意味着和平奖就不再看重和平。“恰恰相反,以全球变暖为代表的生态灾难已经取代战争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战乱威胁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全球变暖影响的是全世界和全人类。拯救环境的人,正是给全人类带来和平的人。”但愿象征环保、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色能够超越各方利益之争,毕竟私人利益,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最终都要落实到让每一个人的头顶都有一方安全与和平的蓝天。

  就在我们为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环保人士和组织感到惊异的时候,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华南虎已在我国陕西秦巴山区重现身影。华南虎的复出不只关系到个别物种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华南虎野外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正在恢复。就生态伦理而言,保护物种更重要也是更迫切的意义,恰在于保护物种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因为这些环境也正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华南虎的重新被发现,我们看到了我国环保事业未来的希望。中国的经济及其未来发展正在变绿,这将是崛起中的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最好标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