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这是一个孕育伟大文学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08:27 深圳商报

  作者:许石林

  媒体上,中国人在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前后对该奖及文学所表现出的总体心态是很好的,偏激怪论几乎没有了。这里说的是,今年面对诺贝尔奖的猜测和获奖者的评论,呈现出心态平和的气度,对照中国文学的现状以及与诺贝尔奖的关系、距离等等话题时,大致比较平静,没有了尖酸的嘲讽,也没有不平衡的激奋和故作无所谓的滑稽。

  当然,即使如诺贝尔奖这样的世界级文学大奖,也只是某种标准的评判,它不可能是终极的评判,即不能涵盖人类所有的文学。然而,它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惯性,使得人们至今仍很尊崇它的地位和权威。它在当今人类整体的文学水平日益下跌的趋势和大潮里,仍然披沙拣金,为人类锻造文学的金色链条,更加不易。人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论,至少有一点可以称道:毕竟人们在谈论文学——尽管谈论的价值依凭各不一样。

  中国人确实是有诺贝尔文学奖情结的,这个不必讳言。有情结就有情结,不必回避,承认它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儿。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学历史积累,中国的文学和作家应该是多元而丰富的,出一个哪怕文学评判标准与中国的文学价值传统不一致的世界文学奖项的得奖者,应该不是问题。这是中国人的自信,由于自信,才有不达目标的不甘心和不平衡,才有不得奖就不释怀的情结。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想像中当然是希图涵盖人类所有的文学的,但恐怕因种种条件的限制,比如翻译、文化价值的差异、文学个性的差异等等,一时还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真正怀有文学情怀的人,应该具备这样起码的认识和默契。

  这就是说,中国人没有得奖,并不是中国文学不行。我想,就当代文学的状况来看,真正关心文学的人、认真面对文学的人,还是最好多看看自己哪里不行,更多地认识自己文学的不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过了文化的断裂和转型,经过了书写表达方式即语言的转化,至今仍然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我们所操的现代汉语,还有种种不成熟的地方,还有种种赶不上文言文的表达优势的地方,还没有继承好汉语的优越性。文学从形式上讲,首先必须是语言的艺术,许多我们当代很好的、得奖呼声很高的作家的文学语言,不耐看,经不起时间的磨砺。这不仅仅是这些作家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一股弥漫整个文化界的现代风或当代风,对现代汉语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疾病”。许多当代仍然活跃的文学批评家,仍然操着那种根基不深的话语方式掺和文学批评,文学的批评语言有些至今仍然如行业黑话一样。

  中国在进步,中国文学也必然进步。必须乐观地看待一切——云门宗开山祖师文堰法师说:“日日是好日”。大约可理解为: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乐观。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文学。伟大的时代当然应该有伟大的文学,但我以为有伟大的孕育更重要。我们有理由乐观地认为,这是一个孕育着伟大文学的时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