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设立国学学位值得一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08:43 浙江在线

  作者:刘培

  15日,人民大学国学院表示将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设立两年、已经拥有四届毕业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其毕业生学位授予却不得不“挂靠”在文、史、哲等其他学科上的尴尬现象有望得到改变。(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

  人民大学国学院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的申请,代表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态度。国学为自己争取“学位”就是争取自己在当代学术体制“知识分类”中作为“一级学科”的合法地位。“知识分类”是一种文化的基础,它代表着某个特定地域、民族和文化的思考方式、想象方式和研究方式。“赛先生”(科学)和理性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诉求,具有时代合理性,但是它们也不是一种可以随意僭越到其他任何领域的、“普遍的”分类标准。

  当前我国使用的的知识划分结构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分为十一个“一级学科”,这些“一级学科”下面再划分为若干“二级学科”。西方知识体系是以分工明确、体系严密著称的,而中国古代知识分类则比较笼统。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学术结构体系直到隋代才形成了稍微严格一些的分科原则,即经、史、子、集等四种部类。这种划分是模糊的,缺乏西方那种严密的亚里士多德模式的逻辑分科的自觉意识。经、史、子、集的内部经常互相包蕴的,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常说的“文史哲不分家”就是肇始于这里:经学包含了部分史学、子学又包括了部分经学,而“集”最广泛,基本上就是些不分科的杂烩式“个人专辑”。所以中西方知识分类是很不相同的,但笔者认为,每一种类型的文化,只要它能从某些方面对人类发挥有益的作用,那么它就有权利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这样对我们继承传统来说,我们既可以采用西方的学科模式去“细读”

传统文化,更可以用中国“正统”的学科模式来学习之、研究之。

  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现在被人们俗称为“国学”,因此对从制度上对“国学”学位的承认是一种自觉“复活”中国古代知识分类原则的自觉,这至少在本领域内是有进步意义的大事件。这样就能让中国古代文化在当代学术制度和学术权力构成中被有力地“扶正”并“登堂入室”了。如果“设立国学学位”一旦成功,那么这就等于在制度上承认了中国古典知识体系在现代学术中也可以有自己合法的一席之地,从而也就否定了那种用现代学科分类原则把国学“碎片化”的倾向。人大孔子研究院的张立文教授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国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通”,由于我国长期的单一化学制,文、史、哲、艺术等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能者尤为匮乏,设立国学学位将从制度上保证通才,从而大大改善目前文化领域的人才结构。笔者以为,斯言得之哉!“设立国学学位”的做法是对传统文化高度自觉的体现,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值得一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