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机制设计理论源于哈耶克的哲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2:3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名单揭晓,得主是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以及罗杰·迈尔森,因其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该理论的根本性思想来源其实是“知识处理问题”,它的哲学鼻祖应该是伟大的哈耶克。哈耶克最深邃的一个认识是:市场是一个处理巨量信息的机制(市场价格就是高度简约化的显示器),天量的供需信息、突然性的购买心理转变、资源丰匮的瞬间变动……如此庞大繁杂的信息流使得那种通过人为计算和金字塔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本行不通。历史证明了哈耶克论断的正确。哈耶克式的“知识处理问题”被赫维奇、马斯金、迈尔森等人转化成三个基本术语:信息不对称、非合作博弈以及如何形成“激励相容”。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机制设计理论的“元意识”。例如某人甲想要出售其房子给某人乙,假设甲对房子的心理估值是X,而乙对该房子的效用评价是Y,如果乙的心理评价要低于甲的心理预期,交易做不成,甲不可能很别扭地吐血甩卖,也就是说发生交易的前提条件是X 于是,甲报的价格P并不仅仅和X相等,而是要大于X,也就是说P>X。我们可以用一个坐标轴形象地表现一下,让乙的心理评价值为纵轴,而X的心理估价为横轴,在这条二维坐标上画一条从原点出发的45度线,那么X 这个例子非常简洁地说明如果交易者不愿意传递他的真实心理估值,那么整个成交的可能性将大规模萎缩。而机制设计理论就是为了通过更好的方式来分析阻碍说出“真话”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设置一个博弈规则来尽可能达成“说真话”,构成所谓的不完全信息下的贝叶斯纳什博弈?比如,马斯金和迈尔森就研究各种“拍卖”机制是如何传递或者隐藏“真话”的。在上面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想像,让甲和乙进行“同时的独立报价”,然后同时披露。成交则成交,不成交则卖主甲也感到遗憾,这样迫使甲的报价P=X,最终的结果是社会交易充满效率,产生帕累托改进。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异常广阔,如果用机制设计理论解释中国的房地产交易困境和泡沫倒是非常有趣。我们将所有交易都看作是“报价”。比如超市就是一种卖方主动报价,贴上价格标签,想买就拿走结账,不想买就自己走人(而发展商竞拍国有土地的报价就是一种买方报价)。而我们把目前的房地产交易看作是“卖方报价”,卖方会通过市场目前的环境来强化自己高溢价的信念,即报出一个非常高的P,尽管这个P比原先的估价X要高出非常非常多,以至于P都快超过最大的买者Y,整个交易区大规模萎缩。机制设计理论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非常错误和不能持续的模式。整个社会需要“真实地报价”,需要改变博弈结构,需要抑制“高溢价的投机贪念”。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政府出手来抑制泡沫,比如征收物业税和大力修建经济适用房。如果让市场延续着旧的博弈环境,那么交易区将崩溃。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