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重建圆明园能否重建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7:26 新京报

  作者:吴祚来

  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圆明园将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虚拟重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圆中的一些古建筑原貌,并将进行重建。(据《新京报》报道)

  由于圆明园与中国近代史,准确地说与晚清屈辱史相维系,它是中国皇权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相冲突的一个见证。它的建造,既反映出当时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是一个时代技术美学的最高创造,也反映出皇权的穷奢极侈、劳民伤财。所以,圆明园被废弃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暴露的是旧制度的失败。

  今天我们复建

圆明园中的有关建筑,是想修复过去时代的缺憾,还是展示新的价值?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而重建?是为了一种
建筑艺术
的范式,还是使其展现往日风貌,以此获得经济收益?

  圆明园内重建有关建筑,不仅要引入听证机制,更要通过媒体,特别是通过专家学者辩论的方式,使广大民众参与进来,通过意见理性的表达,汇聚到相关决策机构,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考虑重建还是保留废墟状态,这应该是文物遗址建筑修复重建的合理程序。

  我们不妨参照一下一些文物古国对废墟或遗址的处理方法。

  在奥林匹克发源地,特别是古奥林匹克竞赛场,2700多年前的那条跑步赛道,现在还安静地躺在那片大地上,听凭人们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还有雅典的帕提侬神庙、古罗马角斗场以及罗马城中众多的废墟一样的文物遗址,没有人去修复,也没有人在旁边摆摊设市,将其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种价值是历史与时间形成的,而人为的价值却可能有着某种利益的驱使,使社会失去真正的文物价值,而得到的是造作出来的膺品价值。在文物市场上,任何膺品都不可能抵得上真正的文物,哪怕是文物的断章残片,因为断章残片上能使人们看到历史形态,而膺品却使人看到表面形状。断章残片是有灵魂的,有精神价值的,而膺品却永远不可能具有。

  热衷于在古文化遗址是搞建设,造景观,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搞开发的一部分,也是一切向经济看,以部门利益为中心的思维导致的。如果将利益当成了“价值”,受漠视的可能会是国家文化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

  因此,在文物修复与重建项目上,国家应实行分级管理与分类管理,所谓分级管理,是将国家级重点文物重建的审批权置于全国人大有关部门或省级人大有关部门,而且申报过程中要实行网络与媒体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只有提高重建文物遗址建筑门槛,才能使类似圆明园遗址重建的项目慎重决策,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文物管理部门应将自己定位在管理者与维护者角色上,如果成为开发者,甚至扮演重建者、再造辉煌者,这是一种角色错位。文物遗产的形态一旦形成,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遗存与现状,一些遗址的空白处,它可引发人们无限遐思与遗憾,而这正是它的人文价值之所在。一旦重建膺品建筑,留给人们的空白就没有了,所以,复建重建可能使你获得暂时的利益,却可能使遗址文物使失永远的价值。

  圆明园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圆明园重建能否广征民意,甚至报请全国人大文教委员会审批,事关圆明园这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将来的管理与发展的走向。

  □吴祚来(北京 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