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该不会接着复建阿房宫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9:48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邓海建

  据《北京晨报》昨日报道:阿房宫考古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日前在湖南龙山县举行的一次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考古队经过5年艰苦而细致的考古,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

  胡适先生说,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纵使历史的老唱片尚有余音绕梁,我们也不应用现代的功放作现实主义解构。“阿房宫”究竟有还是没有,这是历史学家伤脑筋的事情,杜牧能留下一篇丰姿绰约的诗赋,其实于我们就已足够。

  眼下热议的当数“复建

圆明园”了,这个事情其实若干年前就争议不断,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说:圆明园已在大火和抢劫中死亡,如今的断壁残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因此,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民间对这个说法认同者众,其实,复建也不是真的“价值不大”,如果是复建在
横店
影视城,且又是商业运作,也许经济价值还是有的;但若是撺掇着民众或政府在历史遗存上涂脂抹粉,所谓爱国的旗号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历史”二字之凝重,恰在于其不可篡改性。

  在国学与人文主义复兴的当下,拥趸“复建”之热几至恨不能“一夜江山如旧”。设若这一场场“复建运动”真能普及了文物保护意识,倒也值得嘉许,奈何诸多复建是功利粉丝所为,“毁掉真文物,建个假古董”,于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反倒岌岌可危。从法理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早已明文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而1964年于威尼斯通过的《国际古迹与修复宪章》也反对文物任何复建。其实,复建之坏,并不仅仅在于公共财政走向之疑虑上,而是一旦我们把历史撮成橡皮泥,还会有人觉得不断被我们擦了重写的历史遗存是需要保护的珍品吗?从当年摧枯拉朽般风云拆除,到时下铸碑立传般开发利用,文物,仿佛一直在两个极端之间左右摇摆———却迟迟无法归位。

  在我们走过的城市和小镇,历史泛黄的遗存正在不断被打上光怪陆离的粉底,朱大可先生曾说,“文物遗落的灰烬,比石头更沉重。”雕栏画柱的公共悲剧,还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柔韧的内心吗?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并不会因此消弭了我们对之的万千遐思。但愿我们铭记:空想替代不了历史,在历史面前,还是多一份谦卑和敬畏,少一点轻薄和无知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