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军:我们为什么比华南虎着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09:14 国际在线

  作者:叶志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舆情的关注,一张华南虎图片正在把《走近科学》变成《今日说法》。经西安警方和佳能专业店鉴定,周正龙拍到的华南虎原图没有经过电脑合成,只是裁剪后两图像素发生了变化,裁剪后图片的色阶做了调整。另据了解,周正龙拍摄老虎的胶片在新闻发布会前已向省林业厅出示,并经有关人员仔细辨别没有发现问题。(10月22日华商报)

  从科学事件到社会事件,周正龙和他所拍摄的华南虎图片正在扮演着科学和伪科学之争的导火索。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现狂喜,伴着形形色色的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的淹死人的问号,也正在向道德论战的口水战迈进。

  一个是言之凿凿,一个是信誓旦旦,一场双方都要“提头来见”的纷争已经混淆了这场论战的本意,正在把一场对野生华南虎的存疑演化为孩子气的意气之争。这个科学事件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不可避免地戴上了一种戏剧化的娱乐色彩。

  科学和真实靠什么来分野?是这场争论背后最该厘清的东西。法国科学家雷蒙·阿隆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批判方式时指出:另一种是道德的批判,从应然的角度批判实然,用应该是怎么样的来批判实际的、不合理的东西,但常常忽视如何使批判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华南虎图片的真伪争论无疑也是陷入了同样的误区,专家毫无例外地犯了知识分子“批判”的通病。退一步讲,即便图片真的是伪造的,那么专家的质疑对野生华南虎的生存条件又能增色多少?

  科学家在公共事件面前,该怎样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不仅是科学良心的问题,更是社会良心的问题。“是什么”还是“为什么”的科学理念,往往就成为“学者”和“文人”的道德试纸。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的思想者,还无一例外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的实践家。

  “拟申报建立陕西华南虎自然保护区”的急速跟进,成了华南虎事件被人质疑的最大软肋。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环境治理最好的佐证似乎就是又见飞鸟、重现野兽。但如果从另外的角度着想,这种欲予先夺的做法,更像对自己的过失做一种必要的修补和偿还,并不值得怎么炫耀。

  另外的一种思维方式,则还是人类把自己看作是天下万物的“共主”。把“野生”变成“圈养”成了——对于那些被人力逼退甚至濒临灭绝动物——最大的恩赐。以至于把靠科学手段繁衍那些濒危动物,变成了沾沾自喜的成绩。但是,在 首只放归野外的圈养

大熊猫“祥祥”野外死亡和去非洲培养老虎野外生存能力的实验,给我们不止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动物的家园在自然。

  如果华南虎会说话,它会告诉人们它需要的是一个不受打扰的家园。科学上有个说法,为了维持种群的繁衍,其个体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当人们还为华南虎的真伪争论不休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到:我们到底该为什么着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