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以积极的国际合作开创太空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9:19 长江商报

  作者:杨耕身

  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10月22日宣布,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见昨日、今日本报报道)

  “嫦娥一号”是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欢欣鼓舞的一种科技成就,另一方面,却也是无法获得国际技术共享的证据。一方面,这是因为并不是人类所有的科学成果都能让人类共享。另一方面,因为在和平利用太空领域方面的开放与合作,还很有限。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之所以结束,正是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所有这些,其实都暗示着在探月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必要性。事实上,在新一轮的探月热潮中,各国政府都执行着克制的探月计划,而且和三十多年前竞争色彩相比,这一波的重返月球,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

  “我们无法独立重返月球。”美国人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的这句话,讲述的是一种现实。但要做到举全人类之力实现探测月球并和平利用外太空的目标,却需要真正建立起一种将太空视为人类共有家园的共识,需要在国家间建立一种更为友善、信任、相互理解与妥协的战略合作关系。俄罗斯“环月”项目总设计师波利修克指出:“我们希望能以开放的姿态,实现新一轮的探月与登月研究,从而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成功!”欧盟探月计划负责人伯纳德·富万也指出,月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探(登)月是竞赛,但更是合作。今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也明确表示,国际合作是太空探索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科技的发展不仅使我们在仰望星空之时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也必将进一步提升人类本身的文明。我们相信,浩渺的太空必将成为人类文明新的空间及载体。然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只有始终坚守“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之信念,集全人类聪明才智之力,展开更为深度更为开放的合作,我们才可能创造包括太空文明在内的新文明果实。

  杨耕身 (湖南长沙 编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