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墨:一个公厕为何落了24人的户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10:29 长城在线

  作者:池墨

  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别以为这是说大话。那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人“觅香”而来呢?全因为公厕建盖在一座优质小学的旁边。为了让孩子上到好的学校,家长们也是抓破了脑袋。这是昆明市副市长梁晓谷讲的一个案例,而这个案例就发生在昆明。(《生活新报》10月26日)

  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公厕缘何成“公宅”?当然,将公厕作为自己的“住宅”,而且居然有24人在争夺这一“公共资源”,并非这些人对公厕有喜爱的癖好,而是在这里落下“户口”,就可以到附近的学校就读,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给自己带来的好处。24个人抢占公厕,以公厕为“家”,看起来荒唐,听起来搞笑,但却一点也不

幽默,这是我国教育资源不平衡产下的“怪胎”,很多人费尽心思,奇招迭出,目的只有一个,能够让孩子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就读。

  不可否认,人人都想上名校,但名校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地方,也就有那么一两座“名校”,更多的学校是“普通”学校。“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在于:教学质量有优劣之分,升学率有有多少之别。而差别的背后,是教育投入的严重不平衡。长期以来,更多的资金、师资等投入,倾向于“重点”学校,而更多的普通学校,根本没有投入或仅能分到很少的投入,这加剧了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软件,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未来的希望,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家长们不惜耗尽心力,挤破脑袋,捧着“条子”、“票子”到处拉关系,没有“票子”、“条子”的,就想法弄个当地“户口”,为孩子进好学校创造“条件”,如此一来,公厕成为“香饽饽”也就不难理解。

  近年来,把公厕当作户籍的怪事还不少,据《南方日报》报道,某市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发现,班上十几名新同学家的门牌号码竟然完全一样——都是学校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号码;上海市有一学校在调查学生的居住地时发现,有一学生所报的家庭住址就是不远处的一所公厕。公厕屡屡成为学生的家庭住址,户口频频落在公厕,这是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这些弄虚作假者,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户口不在本地,家庭经济基础又差,无钱供孩子上好学校,为了节省费用,就把公厕当作“家庭住址”;二是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相反,可能还很有钱,但因为户口不在本地,无法到好学校就读,所以,就弄了个“公厕户口”。但不论如何,将户口落在公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上到好学校。

  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户籍”的拥挤,反衬了教育资源的紧缺。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重点学校、“贵族”学校的投入,而忽视了普通学校、“平民”学校的投入,最终让两者差距越拉越大,生源流向也产生了严重偏移,结果导致好学校“供不应求”,普通学校“严重过剩”,这进一步加剧了学校发展的不平衡,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公厕成“公宅”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产下的“怪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校际差异过大,结果产生了严重的择校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就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好学校上,而应该加大对更多的普通学校的硬、软件投入。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校际差异过大的情况下,政府在资金、师资等方面应该向更多的普通学校倾斜,缩小好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但只要对所有的学校一视同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学校就有可能都变成“好学校”,择校之风也就会嘎然而止,而将公厕当作家庭住址、户口落在公厕的笑话也就不会再出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