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无车日不能把车主自愿变成行政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08: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王攀

  27日,春城昆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无车日”。自此,昆明成为全国第一个月月都有“无车日”的城市。然而,此举引发了公众的争议(10月28日新华社)。

  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农村,遇到洪灾,就是思想落后的人,为抗洪砍下他家的树,他都不会说什么;然而,在平常,即使是思想先进的人,哪怕一根小树苗被砍,他都会讨个说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洪灾是偶然的;为抗洪砍树也是偶尔为之。所以,做出点牺牲大家都能接受。这说明,对于多数人来说,自身利益受损的自愿行为多是偶尔为之。相反,如果把这种牺牲固定化、长期化、平常化,那恐怕就不行了。

  同样,有车族之所以响应并实践“无车日”,就在于是偶尔为之。“无车日”一年只有一天,即便有不便,还是能够接受。相反,如果把“无车日”改成“无车月”、“无车年”,自愿放弃开车的人恐怕就凤毛麟角了。

  所以,当昆明将“无车日”调整成为月月都有“无车日”时,一些车主就不乐意、不自愿了:有要求退还每年12天的

养路费的,有质疑这样做是否有法律依据的,还有的认为“无车日”是侵犯了公民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使用权,等等。月月“无车日”的尴尬,就在于把车主利益受损的自愿行为固定化、平常化了。自愿变成了一种强迫,出现抵制情绪在所难免。

  其实,城市对汽车限行比月月“无车日”更甚的措施有很多。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定,汽车进城按单双号。前不久,国内某城市在讨论治理交通拥堵现象时,有专家也曾建议采取类似措施。

  按理说,一年少开12天车,比起单双号进城对车主的影响来小得多。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汽车分单双号进城的措施是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一种公共政策,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无车日”出现之初就是有车一族的自愿行为,不具强制性。现在,昆明把车主愿意偶尔承受的利益受损,变成了经常性的每月一次;“无车日”的自愿成了强制,而其本身又不是一项公共政策,那么,遭致人们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