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让普通老百姓中产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08: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唐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在TAXI上与司机聊天,这位老哥有把年纪了,属于北京“资深政治评论员”一类的高层次“的哥”。他回忆说,当年小平同志提出GDP要翻两番,全国老百姓何等激动;到上个世纪末,终于实现了总量翻两番,那时我们是多么自豪;后来提出在此基础上再翻两番,老百姓更是欢欣鼓舞。如今,“翻两番”的概念再次提出,而且是“人均”,这当然是好事,可老百姓的感觉明显吗?

  由此想到最近有位在联合国所属的国际组织工作的朋友问我,中国的中位收入是多少?回想起来,好像国家统计局从来没有公布过这个数据。我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的和用“五等分法”分组统计的城乡平均收入,计算了一番,发现中国的平均收入线明显向上偏,这条线划在了中等收入组与中等偏上组的平均收入之间,保守估计是在60%,最有可能是在65%左右,激进点说在70%上下也不是没有根据。这也就是说,中国30%~35%的“富人”的收入把65%~60%“非富人”给提拉起来,形成了这条常挂在嘴边的“平均收入”线。

  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后来在执行中有点过,老百姓就有意见了,但是,公众的议论大多将视线聚焦在“一部分”上。从社会政策的视角看,这句话最关键的当属那个“让”字。2006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商明里“不让”暗里“让”,结果这个群体就赚钱赚得“不好意思”了,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富豪榜的相当一部分。

  改革开放马上就30年了,中国经济以平均9.67%的速度一路领先地跑到现在;展望未来,专家预测,中国还可以继续以这种速度跑上20多年。与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相一致,与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相匹配,我们是否可以把“让普通老百姓‘中产’起来”作为一个美好的愿景提出来?

  由此联想到,最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一江教授提出,可以考虑大幅度提高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月收入1万元不要作为高收入人群调节的主要对象,而应是进入中产阶层的起点。窃以为王教授的建议很有见地,要实现以上所述的美好愿景,政府在税收方面“让利”的空间其实很大。

  王教授认为,目前月收入1600元作为起征点过低,笔者对此非常赞同: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月平均1853元,以1600元作为起征点,就意味着工资收入在平均工资86%左右的“单位在岗职工”就要交税了。

  王教授还认为,把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群体视为高收入人群不太合适。这也有道理,“中产”之产,首先是房产吧。现在的楼盘,动辄以百万元计,月入1万元,不吃不喝,起码也得十年才能买上房。所以,月入1万元,其实还是“湿湿碎”。

  因此,还是把富人的桂冠戴到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富豪头上吧,把月收入1万元与富人等同起来好像是个“阴谋”。

  中产阶层对社会稳定的好处几近众所周知了,明智的政策选择当然是要使这个阶层尽快发展起来。现在讲“民生”,似乎只与低收入群体相关,这显然是个误解。在当今中国,真正的民生问题解决之道,必然是要“让”普通老百姓都“中产”起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