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青:归根结底需要民主的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09:01 南方都市报

  作者:郭巍青

  《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全国性的大型调查显示,私营企业主中,有将近3成的人迫切希望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于这类调查以及数据,我认为既应该认真看待,又不必过于当真。

  先说为什么不必过于当真。基本的理由是,数据真实与否,需要验证。私营企业主的政治态度如何,你也许可以调查,却无法对调查结果做验证。

  举个例子,如果我打算投资,在广州开一家川菜馆,这时候就需要市场调查数据告诉我是否有足够的客源。如果数据显示,开吧,一定门庭若市,但是开了以后却门可罗雀,那就验证了数据不真实。数据错误的原因,可能是调查者懒惰,可能是调查方法不对,也可能是被调查的对象成心逗你玩呢,总之多了去了。

  怎样排除调查错误,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但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有两个条件帮助人们对“社会调查”这回事建立最起码的信心。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相互竞争的调查与数据。如果A调查说广州的

川菜馆供不应求,B调查却说供大于求,这将会在科学上诱导出竞相追逐真相的过程。第二个条件是,归根结底存在简单明了的生活实践,它就是验证。当然,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真的去一一“试错”。但是存在着可以试错的简单标准,便至少可以相信,那个给我数据的家伙,不至于光天化日下骗人吧。

  然而面对私营企业主政治态度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上述两个条件都不存在。首先是没有竞争性的调查。中青报报道列出了主持调查的机构,分别是: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一项调查而已,何劳那么多个大部门出面?政府揽在身上的事情还嫌少吗?但是,是个中国人都知道,这是用机构的权威性来证明数据的权威性。权威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要来跟我竞争。

  其次,不存在一个选举过程来验证,有多少私营企业主想当

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一定有人反驳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都是选举出来的吗?确实,不过同样确实的是,这个选举很难用简单明了的常识来理解,否则也不必讲什么政治体制改革。曾经有个小孩子立志要当售货员,因为他以为售货员每天都“收入”很多钱。后来才明白,数钱数到手发酸的,不等于是有钱人。换句话说,过程本身需要解释。想听懂解释,又需要你先具备一种高度复杂的、拐弯抹角的、老于世故的思维方式,甚至需要你事先知道什么地方是不要去钻的牛角尖,等等。本来,想参选的人按规定报名参选就是,然后看看得了多少选票。可是这样简单明了的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存在,因此,就没有办法验证。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应该认真对待私营业主政治态度的调查呢?因为报道中把调查数据解释为,“企业主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他们衷心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希望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获得在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问题,是公共问题,当然应该认真对待。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和保护公民的“表达权”。我的理解是,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分化了,如果仍然固守陈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程序,决策和管理机构难以真正了解和体察民意,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和管理。因此,让每一种利益都能公开表达,应该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转型之一。

  私营企业主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如果他们尚且没有政治生活的发言权,那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就像很多人担忧的那样,如果各类企业主已经凭借其经济实力而优先获得了“表达权”呢?那就更加不可思议。

  要澄清这些担忧,第一需要解放思想,要有更多的可以互相竞争的调查,以帮助人们弄清楚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态度。第二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体制、政策与管理诸方面发展更高程度的民主。一个很容易被人忘记的道理是,民主的表达、辩论和选举,本身能够最“科学”而直接地提供关于社会态度的各种数据。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