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北大若不包容有悖北大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09:25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洪巧俊

  题由:从今天开始,北京大学将对进入教学楼的人员抽查学生证件。北大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查验证件不是针对本校同学,而是为了堵住那些挤占北大教学资源的个别社会闲散人员。

  北大的这种做法,毫无疑义会让无证的旁听生感到失望,也让我们旁人堵得慌。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还有多少人爱学习?而去北大旁听的人,大多是一些勤奋、真正想学且有抱负的青年。然而,北大却要把他们拒之门外。

  大学应是有教无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更何况北大是以开放、宽容而闻名于世的。北大是“五四”新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我国大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开放是北大精神的内核,包容是北大的象征,对校外旁听人员设限,显然有悖于北大精神。

  什么是“北大精神”?我们不妨从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宗旨中去找源头。蔡先生对这个宗旨是这样表述的:“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再忆北大曾将陈独秀与辜鸿铭一并囊括,就不难得出结论,“兼容并包”才是北大精神最本原的东西。但联想到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邹恒甫教授被辞事件”,觉得北大正在偏离这种精神。当年的北大可以容忍辜鸿铭甩着长辫子骂娘声援纳妾制、裹小脚,如今连邹恒甫的几声“疯言疯语”都不能容忍,还要把爱学习、想旁听的学子赶出门外,这就与北大精神背道而驰,更为当前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格格不入。在我看来,当今的一些北大人,少了胸怀和气度,早已忘记了他们宽容睿智的缔造者们,也早已失去了五四时期心怀天下北大人的情怀。

  “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大学”的争论至今还在继续,其实这种“北大、清华沦为二流”的惊呼,实质上是在表达一种不满,除了在说这两所学校长期占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外,重要的还是指责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

  正如人们所说的,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在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列出全世界100所最优秀大学的排名中,中国香港3所大学入围,而内地无一大学上榜。于是就有人说:“北大终于沦为了二流大学”。难道这种“沦为”不与北大精神的沦落有关?

  北大应循“自由思想”的原则,更应是莘莘学子的自由天地。北大是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与纳税人税款维持运转、促进发展。每个人都是纳税人,纳税人去旁听学习,北大都不应有拒之门外的理由?既然是纳税人“养起来”的大学,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惠及更多的人。

  一直被人们崇尚的北大,今天不再那么雅量了。不再那么雅量,当然是因为精神的沦落。如果北大没有了精神,北大就将不再是北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