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都:喧哗只为劳工弱势 权利不会苦等自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07:24 南方都市报
南都社论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在即,广泛的社会影响业已形成。华为七千人辞职事件、沃尔玛中国裁员风波,以及诸多被解读为企业反击新劳动合同法的大小事件,在近期频频见诸各地报章。尽管所涉企业,无不极力否认这种规避法律的机会主义行径,但舆论坚持认为企业包藏异心,挟其资本强势,以策略手段陷员工于不义。这些企业的举动虽然合法,却跌落无形的舆情泥淖,合法不合情(此处当为国情之情),是华为辞职事件引发震荡之所在。 华为的七千老职员,在新法护航即将成为终身员工的前夜,以先辞职再竞聘的原则,辅以十亿补偿金赎买工龄,使得企业卸下加重的人事包袱。这是资方强权对法律义务的投机逃避,这种逃避使劳动者可得的法律福利濒于流失。当前公民权利现状已是有名无实,企业无所承担,自然更令人加倍愤懑。不过,是华为而非其它“行胜于言”的企业,成为新法调整的瞩目范本,除了华为二字吸引眼球,是否也因沉闷苦恼的劳工情绪,只在这些近似资本标签的企业面前,才显出特别的敏感和激动? 事实上,舆论对华为七千人辞职事件的评论,一直未能将那些所谓自愿辞职又竞争上岗的当事员工请到前台,更广大的劳工民众,只是以同气相求的身份置换,为他们假想了必定的无奈和徒劳的抗争——如果他们还爱惜饭碗的话。而事实上已有人提醒,华为耗资巨大的七千人辞职再竞岗,未始不是企业内部劳资妥协的结果。如果单指华为在新法实施前的作为失之厚道,而并不询问当事者的意见,似乎总归有些代人受急的无趣和越俎代庖的尴尬。 但这种普遍的社会不适,密集的公共评说,显然并非指向华为一家。华为只是当今强悍硬扎的资本代表,在劳工群体持续弱势的当下,它所外化的符号意义,无可选择地要加上资本强权的象征含义。这不因温情脉脉的内部文化而稀释,相反,却要为更广泛的劳资交恶境况承担代价。因此,舆论付诸华为的忧心和评说,几乎就是弱势劳方对资本强权的天然警惕,也几乎就是中国现状的群体情绪投射。 如此说来,于困境中的劳工现况,新劳动合同法如同劳工福音,而势必为企业所难容。一个事实是,在草案公布之初,即有欧美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过于苛刻,可能迫使外资撤出中国。更详尽的专家分析,则历数新法的种种刁难,竟倒置企业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而任若劳工恃法无忌,同样影响社会发展。这些基于立法的检讨,清晰表达出如此意象---政府为了改善劳工的弱势处境,通过了这部向劳工利益一边倒的劳动合同法。 事情果然如此?就当下情形论,所谓矫枉必须过正的社会纠偏术,未尝不是政府生出的急智。但这种单靠政府立法输出的公平与正义,未必能够如愿抵达现实彼岸。国内劳工价格上低廉,权利上弱势,一个显见的改善方案,即是令劳工可以自由组成工会,从而获得与资方的议价能力。如果劳工依然分散独处,司法救济依然低效不彰,政府只是以新的劳动合同法替代旧的劳动法,好比政府说要有光,光真的会自动到来么?如果权利只是从纸面走向纸面,如果议价的权利只允许被代理,而不允许亲力亲为,则劳工的弱势终难改善。华为辞职事件的灰色寓意在此,沃尔玛裁员的舆情紧张亦在此。 因此,在劳工、企业、政府的三方关系中,事实上的资本强权和政府威权,共同左右了原子化存在的劳工命运。新劳动合同法以政府立法改善劳工境遇的良愿开端,极可能遭遇组织化程度甚高的企业规避。自此之后,劳工固然可依凭更进步的法律诉诸法院,争取权益,但如果此路可期,也必定今非而昨是了。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的诸多风波,无不是劳工民众自忧弱势而起的喧哗,意不在纠缠是非,刁难企业,却暗示和印证了某种群体性的警觉和紧张。不过,就劳工弱势的改善而论,终究还是要回到那些探讨已久的老话题上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