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用夏:中国钢企缘何年年挨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07:53 新京报

  作者:白用夏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10月30日表示,国际铁矿石市场总体供求基本平衡,不会供不应求(11月5日《中华工商时报》)。

  然而,自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涨幅惊人,自2004年至2007年,累计涨幅竟高达165%。

  一般而言,价格上涨的背后,理应是供不应求。但铁矿石的价格却涨得有些离奇: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总量达15.8亿吨以上,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生铁产量为8.7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4亿吨,市场基本上达到平衡状态;不仅如此,自2003年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增加100亿吨,增加6.7%;储量基础增加400亿吨,增加12%,且尚有较大增长潜力。

  由于中国境内缺乏富铁矿,对海外矿石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几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世界最大

铁矿石进口国。据预测,2010年世界海运铁矿石需求量9.45亿吨,其中,中国一家就占5.24亿吨。

  在供应充足的市场上,手握大额订单的大主顾,理应可左右市场局势。可现实却是这个大主顾在店家的利刃前步步后退、一败再败,三番两次被宰得血肉模糊,这实在是太不合逻辑了。

  个中原因自然很多。首先,铁矿石供应市场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巨头”的供应量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8%,并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现有的稳产富铁矿,凭借手中的资源、市场垄断地位,他们掌握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

  其次,是内需压不下。尽管政府多次下决心控制经济过热,整顿

房地产市场,但效果并不显著,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等钢铁消耗大户的钢铁需求不减反增,这自然刺激钢铁企业不断提高产能,加深这些企业对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需求。

  最重要的,面对高度垄断的供货商,中国钢铁企业却是一盘散沙,缺乏整合。尽管中钢协和五矿协会多次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力图控制铁矿石进口商数量,提高其

竞争力,但这些措施多执行不力。至今,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仍有112家之多,心多则力不齐,可想而知,他们在高度垄断的供货商面前,争夺价格话语权的能量究竟能有几何。

  尤为火上浇油的是,2005年和今年,国内进口商都采用了突击进口、大量囤积压港的手法,一方面拉高国际价格,一方面人为制造国内供应紧张,以牟取囤货居奇的暴利,这种做法无疑人为夸大和扭曲了中国国内铁矿石的需求缺口,令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话语权上更趋微弱。

  针对这种反常、不利态势,有关方面习惯于采取进口商协调、划定“底线”和在谈判中讨价还价等手段,但效果显然不佳。从几年的现实不难看出,这些谈判技巧充其量只能调节涨价幅度,却无力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说,国际铁矿石巨头们的“高价甩卖”事实上等于在榨取中国血汗,那么中国某些部门、企业的不当做法,则不啻为这些贪婪的蚊子袒露出自己的脊背。要想扭转这一趋势,亟待采取综合应对措施:对内,加强钢铁企业和进口商的整合,减少内耗;鼓励、扶持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大型铁矿山,自己掌握铁矿石的命脉。事实上,“三巨头”也是通过多次并购投资,才获得今天的地位;其中的力拓原本是西班牙公司,如今却已成为澳大利亚财阀的掌中利器。一些中资企业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思路仍不明晰,力度也有待加强,归根结底,成立真正意义的行业协会,出台共同遵守的措施,才是彻底摆脱“天价甩卖”阴影的真正对症良药。

  □白用夏(资深媒体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