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舆论过度关注有害大学治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08:28 东方网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曹林

  北大无小事,些小事情都会引来舆论高度关注。这不,这两天又成了舆论焦点。先是规范三角地的海报栏引起争议,三角地曾是北大的一块精神圣地,可如今越来越被各种乱七八糟的商业广告占领,学校出于规范校园环境的目的,拆除了一些信息栏,立刻遭到舆论“破坏了北大兼容并包精神”的批评,认为无论如何应该保持原貌。再是北大为维持教学秩序,准备在教学楼抽查学生证件,堵住“免费蹭课族”,对此,舆论则批评北大失去了开放的精神。

  又是批评失去兼容并包精神,又是批评失去开放精神,当下这种对大学的批评似乎很流行。从限制新生使用电脑到规范校外租房,从开除作弊考生到给学生发安全套,许多人站在道德高地,对大学的管理进行批判,指责这个丧失了“大学品性”,那个失去了“大学精神”,这个破坏了“大学传统”,那个违背了“大学理念”。

  教育事务是公共话题,社会和舆论有介入讨论和争议的权利。但我总认为,大学又是一个与社会不同的单位,它承载着传授知识、传播思想和教书育人的特别任务,大学事务应该有自身独立的治理逻辑,大学应该有一定的自治空间,这就是教育自主和大学自治———而所谓的教育自主和自治,不仅意味着教育应免于行政权力的指手画脚与强制干预,也意味着大学和教育能够免受社会的过度关注和舆论的过度干预。大学有大学的追求,有对自身事务自主治理的权力,舆论不要过度干预大学自治。

  比如北大规范三角地,我就认为没什么不对。确实,三角地曾为学生发布各种信息提供过方便,也曾是北大文化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但在传播技术发展后,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BBS上发布信息,三角地已失去当年的“信息圣地”功能,沦为商业广告和混乱信息的倾销地,学校当然可以治理,不治理而任其混乱才是失职。文化不是死物,其内涵是有生命的人,当三角地已经过时,新北大人没必要刻舟求剑地守着那个死物,有权以自己的理解,阐释文化或创造自己的文化。舆论不能为了滋养自身的某种怀旧癖好,而让大学保存一些死物,忍受一种混乱的环境。

  “清理蹭课”也是如此。一个开放的大学确实应该宽容一定程度的蹭课———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大学教育资源又有着一定的稀缺性,蹭课的人多了,自然会影响到本校学生,课堂拥挤了影响教学效果,自习教室被占了影响学生学习,人员复杂了影响学生安全。学生如今上大学是付了很高学费的,为了学生利益和教学秩序,大学当然可以对“免费蹭课族”进行清理。大学有着自身的利益追求,舆论无权为大学设置“全面开放”的义务。

  值西南联大70周年之际,媒体和教育界都在纪念这个中国近代“最好的大学”。这座“最好的大学”是怎么炼成的?有人怀念那时的教授治校,有人推崇那时的学术环境和学术体制,有人提及那时的教育家治校———我想,所以会有西南联大那样的大学经典,也与有一个尊重大学自治、给大学充分自主权的舆论环境有关。如果那时的舆论也像如今这样,干预大学事务的欲望这么强烈,西南联大会是怎样一番形态?

  比如,西南联大决不因各种理由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常会开除一些不用功的学生。一个研究生由于第一学年有3门功课都没有达到70分以上,就被开除了学籍,校规之严可见一斑———大学竟然开除“功课不达70分”的学生,这事儿放在今天早就被时评家骂得狗血淋头了,什么侵犯学生权利,缺乏教育宽容等等。还有当年清华破格录取数学考零分的钱钟书,如今是被传成教育佳话了,可如果今天哪个大学敢这么做,绝对是大大的招生丑闻,早就在“招生潜规则”下被批得体无完肤了。

  曾有朋友在文章中谈到过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抱怨:舆论对我们太不公平!禁止学生春游说我们“圈养”学生,万一外出发生事故又说学校没尽责任;不准学生在外租房说管得太死,学生随便租房说我们管理混乱;不准学生谈恋爱说我们死板,学生出双入对又说我们不像学校……可见,舆论过度关注也有害于大学治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