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结海:赫本为啥一辈子不用看心理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9: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张结海 (知名心理学者)

  奥黛丽·赫本是一个为中国人熟知的著名演员,但是她有一个秘密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据说她一辈子没看过心理医生。

  这件事引起了一个名叫史塔勒的心理专家的注意,他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医生,主要客户就是好莱坞的大明星。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些人有钱、有势、有影响力,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人。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许多明星经常深更半夜给他电话,说是遇到了强烈的心理危机需要立即见他。

  为了寻找答案,史塔勒开始研究赫本,结果他发现,赫本曾做过67次亲善大使,在1956年到1963年间,她几乎每个月都到码头、监狱和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谢绝了贝尔公司每小时5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

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免费护理服务。

  史塔勒对这一发现很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蕴涵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他推而广之,对其他热心公益的名人进行研究,最后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看过心理医生。于是,史塔勒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牢记在心:

  “一个人从事公益活动,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你帮助别人的越多,自己获得的快乐也就越多。”

  其实还远不止这样,我知道有些人,因为帮助别人做好事、到贫困地区工作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我因此在这里向我们的媒体作一个呼吁:以前我们的宣传总是从受者受益的角度出发的,比如,医生到农村去说成是“医疗下乡”、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说成是“文艺下乡”、科技工作者到农村去说成是“科技下乡”等等,这给人的印象是施者似乎只有付出。赫本的例子向我们表明,施者同样可以获得,甚至可能有巨大的获得。因此,尊敬的媒体工作者们,能不能帮我们在这方面也树立几个典型?

  中国的慈善事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工作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问题。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投射,大意就是感同身受。李亚鹏王菲夫妇由于自己的孩子有兔唇而成立“嫣然基金会”是投射,李连杰在东南亚

海啸中死里逃生之后创建“壹基金”同样是投射的结果。

  但是许多人质疑李连杰的慈善到底是真还是假,据说他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一边给孩子送亿元

豪宅,一边向别人“讨”一元钱做慈善。亿和一,这两个发音相同的字由于差距实在过于巨大,使得李连杰尽管一身功夫经常也招架不住。

  这样的质疑我认为对李连杰们是不公平的,这就好比你一个月只挣1000元,捐出1元善款我不会质疑为什么不是5元或是10元?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慈善中“为富也仁”以及“施受一体”的典型。因为我们要的是人的慈善,不是神的慈善。

  只是还剩下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投射这么有作用,我们怎样让“投射”的阳光能照耀到更多的人身上?毕竟企盼所有的人都生一个兔唇的孩子,或者所有的人都经历一次海啸既不现实,更不道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