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色,戒》并非一部政治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09:40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羽戈

  李安导演的《色,戒》在中国内地上映没几天,就至少掀翻了一座沉寂的冰山:忠奸意识与爱国主义。

  要分辨这一个论题,至少得完成双重思维跳跃: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是否全然对应那一段壮烈而迷乱的历史,王佳芝与烈士郑苹如、易先生与汉奸丁默邨之间,在何种程度上可以画等号?同样,李安的电影精神有多少承继于张爱玲的文本?

  甚至还有第三重疑问,龙应台先生已经在拷问:丁默邨背上“汉奸”的帽子以及被处决,隐藏了什么样的内幕?

  张爱玲的价值观很别致。胡兰成说“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这我信。我觉得张氏写《色,戒》,未尝没有为胡兰成的落水,以及她与胡的乱世婚姻辩护的意思。可其主题,我以为集中于两点,一是标题所示,色与戒的纠结;二是文中的一句话:“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到李安这里,主题就浓缩为一点:情欲。不管是变态的还是常态的,情欲就像秋天纷纷的雨,融化了世间的家国爱恨、命运的美丽与哀愁。

  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惯这些,于是,歪曲了历史真相,混淆了忠奸意识,抹杀了爱国主义等,棍子一棒接一棒,打压得秋风秋雨愁煞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大批判的卫道士,并非我们习以为常的国家广电总局的剪刀手——这一回,他们倒是格外慷慨,在审查之时,仅仅剪掉了13分钟的戏份:杀人戏由八刀变为一刀,情欲戏由五场变为三场(相比《无间道》和《黑社会》横遭篡改的结局,李安应该拍额庆幸);至于意识形态方面,却未做任何阻拦。由此而言,难道剪刀手的政治觉悟还不如卫道士,才轮得到后者大放马后炮?皇帝不急太监急,一直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日常规则。

  批判者的立论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他们却有一个根子上的误解。《色,戒》包涵政治,却非政治戏。

  用政治标尺来衡量,只可能削足适履。毋宁说,《色,戒》所取的精神姿态是反政治的,是要用暖色调的情欲来消融冷色调的政治。李安提出了一道选择题:基于食色爱恨的人性,和基于敌我之争的政治,哪个更高呢?假如你是王佳芝或易先生,你选哪一个?——说到底,这居然又成了爱与正义相互辩难的老问题。

  张爱玲那样落笔,就隐含了她的倾向。李安一直说,他觉得自己就是王佳芝。情欲高于政治,爱高于正义,大抵便是《色,戒》的面目。

  反之,正义高于爱,是百年以来中国最流行、最被推崇的答案。所以我说卫道士们的论调无可厚非,这确实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并不必然高于另一种。

  电影属于艺术,艺术的终极价值是美。政治追求德行的强健,其终极价值是善。这犹如两条路上驰骋的野马,偶尔交叉,却各奔前程。殊途同归自然是最佳的结局,若不能,分道扬镳亦是次佳。而最坏的选项,则是用一个限制另一个。

  艺术界可以容忍为希特勒制作纪录片的德国女导演雷妮·瑞芬舒丹,在“非常罪”与“非常美”之间,他们忽略了前者而选取后者。政治领域的人们,为什么不能在善恶决斗之外,留一丝美的空隙?为什么要用忠奸黑白的二元油彩,把舞台涂抹得冷若冰霜,让人性的原色毫无容身之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