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勇良:万般宠爱在一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13:45 新民周刊

  医疗机构的“马太效应”对于就诊者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正确抉择。

  撰稿/卓勇良

  当前医疗机构发展呈现典型的“马太效应”。不少位于市区的大医院可以说是万般宠爱在一身,几乎天天人山人海;而一些社区、街道乃至区级医疗机构,则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卫生界人士指责病人就医高消费,社会人士指责卫生行政部门不重视发展中小医疗机构,而病人则不辞辛劳、一如既往地钟情大医院。

  去年9月,我膝盖疼痛难以下地,连夜去了小区附近一家还算不错的市级医院的骨科,连找了两位大夫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第三位大夫三十出头,态度很好,检查得非常仔细,诊断是腱鞘炎。我在床上躺了一天,拗不过夫人的再三要求,第二天她又陪我去了杭州城里骨科最好的一家医院。坐下还不到一分钟,大夫就说是半月板撕裂,还没听清这位大夫的话,他已拿出了一个膝关节模型讲解,并说我必须手术治疗,还简单地介绍了治疗方案。后来如期动了关节镜手术,现在又能健步如飞了。

  病人就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需求,不像消费其他商品,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有时候看起来很普通的感冒症状,却暗藏杀机。正是基于这样的经验,不少病人总是愿意上大医院就医。偏偏费用制约在这个时候对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应有的敏感,因为健康总是第一位的。而另外两个制约,即距离和时间的制约,也由于

长三角人口高度密集而失灵了。人口高度密集导致医疗机构比较多,因此在一个能够接受的相对较短的路途内,总是会有大医院的。

  而就医疗机构这一侧来说,医疗技术与求医者数量成非线性正相关。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名医的过硬技术多是在病人身上练出来的,所以只要初始条件设定以后,一些大医院就会具有很强的正向“马太效应”——医技高导致求诊者多,病人多加快了医疗技术提高,然后又吸引更多闻名而来的求诊者。与此同时,其他资源也会向这样的大医院蜂拥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小医院就不得不在一个高度开放竞争的医疗市场中,悲壮地面临着负向“马太效应”的严酷考验。

  其实,不仅是小医院经受着负向“马太效应”的折磨,就连一些设备高级,名牌大学毕业的医生比比皆是的大医院,也同样为此痛苦着。如杭州有一家大医院,医疗设备和病房环境都是一流的,但因为地处偏僻,就诊者少,医疗技术长期难以提高,连阑尾炎手术也做不好,备受病家揶揄。在自主选择医院的制度下,多数原本定点治疗的病人投入了其他大医院的怀抱。

  当然,在上面这个故事里,肯定还有其他若干情节没有展现出来。如医疗行政机构对于大医院的偏爱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合理,病人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于自己身体的“过度”重视,中小医院的不求上进和对病人的怠慢,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应该坚信病人及其家族的选择总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是要为自己宝贵的身体负责的,所以医疗机构的“马太效应”对于就诊者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正确抉择。

  扭转一个由客观规律决定的行为准则,总会是非常困难的,但通过多种措施和不懈努力,可以逐步改善这一状况。一个建议就是发展医院集团或连锁医院。大医院那些医技高超的医生,就好比是种子,通过医院集团或连锁医院的架构,派往其他中小医院,一方面是他们亲自操刀,另一方面是连带着指导他们的同事,形成名医共享和名医培养机制。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难点,就是需要强化大医院发展的激励问题,而这显然又涉及到了体制机制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