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志:令人费解的繁体字复辟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11:34 深圳商报

  作者:朱达志

  中新社日前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周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决定制作统一字形的常用汉字标准字;5000多个常用标准字将以繁体字为主进行统一,如果个别汉字有简体字,就继续保留。

  据称,“国际汉字研讨会”发起的目的,在于预防东亚国家因为使用中国台湾的繁体字、中国内地的简体字、日本的略字等不同形状的汉字产生混乱,确定常用汉字的字数,推进字形标准化。这毋庸置疑是一个意义重大之举。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的兴盛强大,社会文明的进步发达,无一不是以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为前提,而先进文化又是以规范通用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

  设想,如果没有当年

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中华民族的历史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所谓民族,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而假如没有文字这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工具,统一的民族与国家就不可能形成。在信息化的今天,语言文字的沟通与传播功能并没有因为多媒体的兴起而有半点弱化,相反只会让它如虎添翼。

  作为思想、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及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历史总体上说是由繁复向简捷发展的。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被简化。如今除中国内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在使用简体字;现代日文除自创的“略字”外,也大量使用简体字。其实,“简体字运动”从民国初年就开始了;中国政府于上世纪50年代公布的汉字简化字体,也大多源于民间业已流传的汉字简化写法,其中一些还来自古代书法。这也说明,汉字简化乃大势所趋,且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

  而且我们知道,联合国早已把汉语列为工作语言,其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也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可以说,汉字简化方案已具备了国际法意义上的规范地位。简化的汉字较之繁体字也更加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由于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的广泛使用,简化汉字更是越来越受欢迎,其优越性是繁体字所无法比拟的。

  可令人费解的是,包括众多中国内地语言文字专家在内的“国际汉字研讨会”成员们,为什么要议决以“繁体字”为主统一汉字的字形呢?这很难用“经济强势”、“文化霸权”、“媚俗”等等去加以解释。不管怎么说,规范的简体字已经在数亿中国内地民众中通行五十多年;若再加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习惯并熟练使用简化字的人口可说不计其数。且不论简化字的诸般好处,让如此庞大的人群去“开文字的倒车”,可能吗?

  不错,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对承继优秀文化的作用毋庸讳言。但是,如果认为将汉字形态永远固化下去,就能维护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那也未免太过天真了。拉丁文字和语言的不断演变,并没有阻止欧美近现代的辉煌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但没有阻断中国文化之脉,反倒让优秀的

传统文化更加深入普通大众之心。这也正是我们对上面那条新闻感到费解的原因之所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