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瑾:油价上涨难阻中国经济势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06:42 东方早报

  作者:马瑾

  10月以来,国际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继续向上攀升,11月7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盘中一度突破每桶98美元,按照这种趋势,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持续走高的油价难免会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至今为止,历史上总共发生过两次由于油价上涨而引起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从形成原因上看,这两次石油危机都和政治有关,主要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家联手控制产量,限产造成短期石油供应短缺,引起油价在短期内暴涨。

  而此次的原油价格上涨的表现明显不同于前两次。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2003年的年均油价为28.83美元,到2006年纽约

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上年均油价保持在70美元的水平,但这仅是名义价格,由于美元近年来一直处于弱势,所以如果以2000年美元为基准,2006年国际石油实际年均价格不过50美元左右。比起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本轮油价上涨在幅度和速度上都要温和一些。

  引起本轮油价上涨的原因有许多,包括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美元贬值、期货市场投机等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推动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需求激增。从这个角度而言,原油价格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不得不习惯高油价,那么这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本轮油价上涨不会引发经济危机。在前两次石油危机前后,比较当时国际原油需求量和石油储备和开采量就会发现,国际石油市场总体都是供大于求的。因为原油的供给突然减少导致的价格快速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就会相应增加,由于价格“黏性”,这种生产成本上升不能迅速转移到最终产品价格中,从而引发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一旦供给恢复正常,这种通货膨胀就会逐渐消失。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并不是油价的高低,而是价格过快的上涨。而目前对油价长期上涨趋势已经形成共识,“理性预期”使得经济单位在安排生产、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活动时会将油价上涨因素纳入考虑,原油这种基础原料价格的变动可以逐渐转化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中,因此价格体系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冲击。其次,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那些原本因为生产成本过高而失去经济价值的替代能源会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

石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风能、水力以及核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演讲中已经号召美国使用生物燃料作为第五类能源,Shell、BP等国际能源巨头也开始考虑开发生物燃料,特别是乙醇技术。相信这些新能源将在我们未来的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之相伴的,将是更有效的节能技术被更快和更广泛地使用,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

  最后,对于中国这样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大国,石油供给会逐渐地、更多地依靠进口。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必然会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一方面,原油价格是以美元标价,因此

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减小了这种压力,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将促使我们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的力度。同时,油价上涨会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参与程度,建立多元化采购渠道,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此外,建立具有国际定价能力的能源期货市场,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都可能是本轮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新景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