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红漫:姚易对决演绎中国经济新契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09:13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马红漫 2007年11月10日,注定成为中国男篮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两位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让美国的NBA变成了“长城德比”。易建联与姚明几乎创造了NBA的“中国日”。 两名中国球星首次分别以两支NBA球队主力的身份对决,让一场本来平常无奇的常规赛,变成了打破单场收视纪录的历史性时刻。据报道,中国共有19家电视台直播这场比赛。据NBA官方预计,本场比赛将创造NBA史上收视率之最,全球的收视观众达到2.5亿。这个数字足以让美国职业体坛的老大NFL(全美橄榄球联盟)感到惭愧,因为即使是去年NFL的总决赛,也只创下了9300万人的收视成绩。 不止是体育,在其他方面,“中国元素”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在文化娱乐领域,《加勒比海盗3》请出了周润发;在《哈利·波特5》中,男主角哈利把初吻献给了华裔女孩张秋;而正在拍摄中的《木乃伊3》,不仅启用了多名中国演员,并且在中国各地取景,甚至连故事本身也取材自中国。可见,好莱坞大片中也越来越多地充满了中国元素。当然,“中国元素”绝非是随意添加的。对于经验老到的国际市场投资商而言,“中国元素”的背后是中国市场,是庞大的、无可预计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客户。由此,产品和形象“中国化”已成为国际商业运作的普遍做法。 “中国元素”主导的商业行为向文化、体育、娱乐领域蔓延的趋势,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律显示,只要双方的交易行为能够达成,带给交易双方的就是双赢的利益。但是,利益分成的比例则要视双方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而定,这也就是所谓“贸易条件”概念的含义。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进程,为自身赢得了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标签”。但这样的“标签”让我们在利益分配中始终处于劣势。“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但随之带来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价格低廉”与“引发失业”成为引发众多“中国制造”进口国与中国贸易争端的矛盾核心,也产生了让中国出口经济环境极为脆弱的隐忧。因为,所谓的“制造业基地”很容易被其他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所超越。事实上,伴随着中国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强化、资源产品定价逐步走高,“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开始面临严峻挑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中国制造升级,实现贸易条件的优化,这样的发展道路应该实践在现实经济中。国际商业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些看似在实际效果上完全一样的产品,却可以通过文化概念的包装打造,实现其独特的经济价值:麦当劳卖的仅是面包加肉片吗?答案是否定的,它卖的是快捷时尚个性化的饮食文化。柯达公司卖的仅是照相机吗?同样不是,它卖的是让人们留住永恒的纪念。《大长今》仅是一部励志电视剧吗?当然也不是,它出售的还有韩国的餐饮理念。商业市场开发步入到“文化营销”的阶段,是市场发展的进步,同时也带给了参与者丰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机会。 姚明、易建联、周润发、李连杰……这些中国名人获得海外认可,其背后是中国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吸引力正向多元化趋势转变。文化、娱乐,包括体育在内,世界上的各种产业都在谋求借助中国因素、借助中国经济获得自我的发展空间。反观之,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对外的“议价能力”正在提升,走在国际经济第一线的中国企业,理应对此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充分利用世界渴求了解中国、渴求开拓中国市场的愿望,通过在商品市场的营销中注入中国文化理念,让产品逐步脱离“廉价低档”的刻板印象,实现企业利益与国家战略的双赢。 可以预计的是,伴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进一步强大,“中国因素”之于商业领域的含义将与日俱增。从这个意义上讲,“姚易对决“更像是中国因素的海外展示。难得的历史机遇就摆在眼前,“姚易对决”所吸引的2亿多观众是任何国际商业巨头都无法忽视的市场,更不是仅仅几家中国制鞋企业借NBA球星代言的营销机会,对于期许升级的所有中国企业而言,更是不容许被忽视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