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翰:富二代开始影响艺术市场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08:35 新京报

  作者:周文翰

  艺术市场越来越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关于艺术市场的所有长期预测和推论,首先要看的是富豪数量的演变以及其文化趣味的走向。“富二代”多数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于“品位”的重视要超过上一代,心态也没有前一辈人那样“穷凶极恶”,玩的姿态更多一些。

  在北京看各种艺术展览,开幕式上最让人感到惊讶的倒不是艺术家的创作如何进步,而是当红艺术家作品“卖光光”的速度,一件件几十万几百万的作品刚亮相没多久就全部被人买走,似乎有点饥不择食。其中虽然有许多投机商的影子,但也真的有收藏家在买作品,如今甚至有所谓“80后”的买手出场了。正好,10月份一份2007年度《亚太区财富报告》上提到,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34.5万名富裕人士,较2005年增加7.8%,他们拥有的财富总值达1.7万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富裕人士拥有亚太地区20.6%的财富,仅次于日本。美林对富裕人士的定义是指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这些资产并不包括自住的房地产以及轿车等耐用消费品。

  我注意到,这些富裕人士的年龄集中于41岁至55岁之间,想来,他们的子女大概正是20岁左右,属于“80后”里的“富二代”。前一段热映的《奋斗》,表现的是年轻一代如何创业和恋爱,对80后的文化趣味琢磨不多。二十多岁的“富二代”和上一代不同,多数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甚至是留学归来,对于“品位”的重视要超过上一代,所以,这些人对高端的艺术品、设计产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敢拿着父母的“老钱”来做消费。要证据的话,比如收藏刘小东《三峡新移民》的北京俏江南的老板张兰,她的儿子汪小菲在法国学设计,回来以后说服母亲花300万欧元请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高级会所,这种举动,就是上一代人不会干的冒险事。

  而在趣味上,这些人也多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而对中国传统的书画比较陌生。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注意到,目前各种传统国画、书法展览的观众比较老化,而时尚的艺术、设计展览中多数观众都是年轻人,这种文化上的不同趣味大概会对未来的艺术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而且,文化的确需要积累,目前可以看到的一些“富二代”艺术家、建筑师、收藏家心态就没有前一辈人那样“穷凶极恶”,玩的姿态更多一些。

  随着艺术品价格的高涨,艺术市场越来越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关于艺术市场的所有长期预测和推论,首先要看的不是历史成交记录,而是富豪数量的演变以及其文化趣味的走向。其实,中国的富人也普遍要比欧美富翁年轻,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活跃以来,才出现了所谓的富裕阶层。第一波大概是个体户、官倒和企业家,到90年代末又冒出新技术、互联网公司制造的一批富人,现在,当然是地产和

股票市场在创造新神话了。

  对中国人来说,基本上没有继承来的“老钱”,现在掌控局面的人都是自己创业、还在继续积累的人,他们不太可能花费太多的钱去搞慈善,也不会有多大兴趣收藏艺术品。即使从投资角度来讲,靠实业、股票和

房地产能获得更大、更丰厚的利润,而艺术品市场太小,而且直接变现的能力差,所以最大的富豪并不太在乎这一市场。反倒是一些小老板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更倾向于艺术品市场,但是他们也斤斤计较于最后的投资收益,还是想从艺术产业中赚钱,而不是如欧洲的一些藏家那样赞助艺术的发展,富二代抑或新富人对中国艺术市场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本报文娱评论员 周文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