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云:有偿使用塑料袋,政府还可以做更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09:05 信息时报
作者:周云 塑料袋过于泛滥地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持久的威胁,想必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现在的问题是认识难以转化成行动,因为对于人们来说,购物后使用塑料袋终究方便,又毫无成本可言,得来全不费功夫,自然是多多益善,于是塑料袋几乎毫无节制地从商家流到社会,最终祸害环境。 对于普通人而言,塑料袋的优点触手可及,而对环境的破坏虽然紧要,却又是件遥远的事,由于人性的缺点使然,指望人们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地抵制使用塑料袋,很不现实。但作为政府,对于保护环境又不能无所作为,治理塑料袋的污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此番深圳市政府出台政策,从塑料袋流向社会的源头进行治理,不失为可行之策。毕竟,当塑料袋的获得需要成本时,即使成本再低,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会掂量一番,最大限度的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政府使用经济手段达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次尝试。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在行政时仍然习惯性地简单粗暴,对于塑料袋此类的事情,往往喜欢一纸禁令,比如禁止商家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但这种行政手段虽然声势很大,执行起来成本却很高,商家也没有积极性,结果往往是令行而禁不止,最后沦为一纸空文。而采用经济手段,既有可操作性且操作成本小,商民两便,又能有效的抑制塑料袋的使用,从而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当然这个政策并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既然采用经济手段,就不能光想着罚款,也应该有鼓励的措施。比如说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大堆塑料袋,重复利用肯定用不完,留在家中有碍观瞻,收买佬也嫌没有赚头不收,唯有扔掉一途,扔掉自然就污染环境。如果政府肯动用人力财力,或者亲自出面加以回收,或者给予有关废品回收企业或个人补贴鼓励他们回收,集中处理,“白色污染”同样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做需要政府花银子,实行的积极性肯定没有去罚款高。不过政府的钱来自公众,用在造福于民的地方也不要心疼。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手段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如果只知道收费、罚款,不知补贴、奖励,经济手段很容易沦为部门牟利的工具,那还不如不实施了。 政府所能做的还不仅是这些。塑料袋有偿使用,消费者利益受损最大。虽然个人认为为了保护环境,这样的牺牲可以接受。但政府也应该想方设法让大家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要求商家允许消费者自带购物袋进场购物,比如尽快开发物美价廉的纸质或可降解的购物袋作为代替品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等等。治理环境污染,政府不仅要有决心,也要有智慧,一项公共政策的受益者应该是最大多数的人。 好的政策还需要有效的执行。其实各地治理“白色污染”的政策出台过不少,后来多不了了之,有太多类似的事情让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感到失望。这一次是不是还要“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