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经济越热越要防衰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10:21 环球网

  薛福康

  环球时报环球网讯 参加一些经济问题的研讨会,时常能听到经济学家揶揄自己的小幽默,我印象较深的有两则,一则说“如果有10个经济学家,就会有11个解决方案”,另一则说“经济学家的预测,十有八、九都是错的”。这当然不是讽刺经济学家无能,而是说经济问题的复杂。

  此次美国爆发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就再次表明:即使是拥有最多诺贝尔奖经济学家、最健全的监管法规、最完备的调控机制、透明度最高的经济信息、经历过最多经济衰退因而经验最丰富的美国,也仍然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突然降临。因此,在大家深入探讨美国次贷款危机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何种具体影响的时候,我觉得,还有两点教训更值得我们记取。

  第一个教训是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已能驾驭经济发展的规律,因而摆脱了衰退和危机这种周期性的现象。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30年高速增长,经历过衰退和危机切肤之痛的人越来越少,这可能会使决策层中的一些人对可能发生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前景掉以轻心。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了本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经济繁荣期,有一批经济学家就提出过“‘新经济’改变了经典经济学,经济周期不复存在”的论断。2001年,一场经济衰退席卷美国。那年末,我与时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的斯特恩先生有过一次访谈。我问他,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经济的失衡有可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调控,为什么还无法避免周期性规律?

  斯特恩说,现在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有力,周期性起伏可以不像从前那么严重。但在经济上升的时期,总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高增长可以持久不衰,因而出现投资热情过高的倾向。一旦增长不如预期,他们的投资热情便迅速消退,经济就会放缓。所以,有过热就一定会有衰退。只有当人们都能在经济上升时期保持理智,不出现投资热情过高的情况时,经济周期才会消失。不过,在经济扩张期,热情过高的投资者始终大有人在。因此,经济的周期性起伏不会消失。

  斯特恩这番话看似平易,却是入木三分。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过垃圾债券危机、90年代初发生过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都是“投资热情过高”惹的祸。曾几何时,又爆发了次贷危机。斯特恩所言真是不虚。

  时下,我们国内股市正呈现男女老少齐上阵,卖房卖车买基金的热火朝天景象。

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也是连年以两位数的比率上升。这不是“投资热情过高”是什么?就像革命胜利后,政治上会有“左比右好”的惯性一样,在和平崛起的氛围里,经济上也普遍存在“快总比慢好”的激情。斯特恩说,“有过热就一定会有衰退”,我们现在多么需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毕竟,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可以摆脱周期性规律的经济模式。美国的次贷危机应该是一声警钟,促使我们各级决策者居安思危,谨慎应对当前“疯狂”的股市和“疯涨”的房市所反映出的“投资热情过高”,以避免不愿见到的周期性拐点突然在某一天早上出现。

  第二个教训是要有机制来保障经济信息的准确、及时和透明,把有意或无意的误导信息降到最低程度。

  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在调节,而金融领域对信息更为敏感,相关信息的扭曲、迟滞和掩盖都可能把经济、尤其是金融的发展引上歧路。在这次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中,信用保险的提供者———对冲基金是关键的推波助澜者,因为人们相信,他们能够承担最终的风险。然而,对冲基金在大赚特赚的同时,却并没有向市场提供透明的信息来证明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监管部门对此采取不作为的态度,任由泡沫越吹越大,直至危机发生。这是信息缺失造成的恶果。

  2005年时,美国次级按揭市场已经荒腔走板,近乎疯狂。按揭经纪人、按揭提供者、房地产评估机构、各种金融机构都参与或容忍明显的造假骗贷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向以沉着稳重著称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称赞 “建设性的金融创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也对消费者非常有利。”他的金口玉言无疑会对市场产生严重误导。

  这使我联想到今年7月份,我国的CPI(消费物价指数)已上升到5.6%,但一些政府部门在发布这项信息时,更愿意让大家注意1-7月份的CPI平均数只有3.5%,以证明今年CPI上涨幅度并不高。但事实是,8月份又同比上涨6.5%,继7月后再创新高,9月份6.2%,10月6.4%,始终居于较高位,没有减缓的迹象。

  从统计数据来看, 在1999年底到2007年中这七年半时间里,我国的广义货币增长了3倍多,各项贷款增长近3倍,

外汇储备增长近9倍。银行贷款快速增长,形成了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股市疯狂、房市疯涨都与此有关。通胀的压力是明摆着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经济金融部门应该多拉拉通胀的警铃呢,还是多敲敲“平安无事”的木鱼呢?我想,答案肯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外的封锁及国内政策的一些失误,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上比较落后。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宣传要引导人民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公布的经济信息也要有利于鼓舞士气。

  这使得我们的不少统计数据报喜有余,报忧不足。这在那个年代是有必要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我们采用了市场经济的模式,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它往哪里指,市场就可能向那里转。因此,正确、及时和透明的经济信息已经变得不可或缺。当前,国内经济有从增长过快向过热发展的趋势,我们就更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了。对于那些借助媒体平台发布不实信息,做市造势,误导公众的不法行为,也要制订相应的法规来监管。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统计经济数据和发布信息还真是一门大学问,也需要与时俱进。▲(作者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研究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