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球时报:围墙越多,互信越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09:35 环球网
丁启阵 环球时报环球网讯 攀登过长城,参观过故宫的人,都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的围墙文化实在是太发达了!中国古代的围墙远不止长城、紫禁城、郡县城池,就是普通百姓,也热衷于筑围墙而居。例如,北方民居的四合院,福建客家民居的土楼。假如我们可以鸟瞰地球的话,一定会发现,全世界只有中国的地面,会呈现如此多的一幅幅有着大小不等、不计其数的或圆或方的圈圈的景象。有些地方,还是大圈套中圈,中圈套小圈,小圈套小小圈地重叠着圈圈,例如故宫。 有人会说:西安、南京的古城早就只留下了断壁残垣,原本完好的北京城墙也已经被全面推倒、拆除;老城的四合院居民区,正在被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建筑群蚕食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蚀,甚至连客家的民居土楼业已岌岌可危,数量只减不增。 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围墙文化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正在“推陈出新”:有几个社区是没有围墙的呢?中国的房地产商似乎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哪怕是只造一座楼,只要市政规划部门许可,必定要修一道围墙,严严实实地将其包围起来。楼房本身也许漏洞百出,质量堪忧,但是,围墙的修筑决不马虎,高大结实。 居安思危是值得提倡的,社区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也无可厚非。但是,像目前这个样子,每个社区都来一道高大结实的围墙,实在是不明白是要防谁?防贼不是有公安、保安和门锁吗?城市里没有了一圈一圈的围墙,走路不是更顺当、更便捷吗?其实,“没有围墙不成社区”,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不但浪费建筑材料,还浪费土地,浪费人们行走的时间。没有了这些围墙,城市里的人们出门上街可以少兜多少圈子,少走多少冤枉路! 围墙文化的背后,很可能潜藏着两种意识:一是优越意识,一是自我封闭意识。一圈围墙,大门口有保安,也许可以满足居住者的一点虚荣心。“瞧,我住在有保安日夜看守巡逻的高墙大院里了!”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封闭思想。这两种意识,既不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变化的大势,也不符合日益开放的国情。长期生活在围墙中的人怎么能有自信呢? 围墙的背后,也可能潜藏着国人的信任危机,对他人存有疑虑,存有戒心。没有了围墙,似乎就失去了安全感。“在家靠娘,出门靠墙”。有人以为,围墙高了,生活就安心了。其实,围墙越多,越高大,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就越少。 我在日本、韩国看到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他们的普通社区、公寓有些根本没有围墙,即使有围墙,基本上也都是既矮且薄,只起装饰和告示作用———告诉别人,这里边是私人的范围,没有人把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围墙上。近代有国人考察欧洲各国回来,得出一个结论是,那边的围墙太矮,国家政要容易被暗杀。这实在是国人内心深处围墙文化的反射。欧洲人不主张高筑墙,当然有其社会环境一面的因素,但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不封闭、不疑虑的心态。在人文价值观中,这样的心态才是构建现代社区、现代城市最基本的东西。▲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