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葛剑雄:不是什么书都适合出线装本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07:19 南方都市报
作者:葛剑雄 作为图书馆馆长,我不时要审查订购书目,昨天发现其中有一本前领导人的著作。我以前看过这位前领导人的文章,对他能深入浅出讲清复杂的辩证法十分佩服。见订数只有3册,就想增加几本。但一看定价,却吓了一跳,居然要470元一册,原来是某出版社出的线装本。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位前领导人的论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相当平民化的、浅近的语言,将高深的哲学原理讲得明白可读,其内容都有关当代。无论如何分类,他的书都不属于传统文化,与时下流行的“国学”无关。出版他的书的目的自然是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非专业的读者、年轻人阅读和学习,照理应该注意普及。现在把这本书的定价提高到470元,读起来也不方便,连我这位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在订购时都会犹豫一番,能适应绝大多数读者的需要吗?有利于这本书的流通吗? 或许此书只是作为平装本的补充,但我以为也没有必要。我不反对出线装本,但得与内容相称。如毛泽东的诗词或旧体诗词、文言文论著,或内容涉及传统文化,或手稿及某些不便用电脑排版或机器处理的文字,用线装的方式更符合一些读者的接受习惯。另一种情况,是出版社希望出版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或者用于重要的古籍再版,因而选用精美的印刷和装帧、高质量的纸张和材料,或者完全采用木版手工印刷。这类书必须选择合适的内容,才不致造成不伦不类的产品。但这家出版社并非以重版古籍或出线装书见长,这本书似乎也不可能具备这样的价值。 这样浅显的道理,想来编辑和社长不会不懂,于是我大胆推测,这样做只是因为前领导人的特殊身份。这曾经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习惯做法,对领导人的书要出各种版本,无论是否有实际需要。为了适应领导人的个人需要,不惜工本出版特殊的版本。如毛泽东晚年视力不佳,为他专门印制了大字本《二十四史》。照理,即使毛泽东有这样的需要,手工抄一份给他看就是了,至多印一两套就够了,却印了一批。我曾经听到已故的上海图书馆馆长在先师家抱怨:“大字本《二十四史》这么贵,非要我们馆买两部,一部要占一个大房间,连放的地方都没有。”可见,即使是领袖的需要,过了分也会成为包袱,造成浪费。 这并不是说领袖或名人的书不能出得精致甚至豪华些,只要阅读者、收藏者有此要求。42年前,我就提前登记买过一套四卷合一的精装《毛泽东选集》,价格比普通平装本贵近一倍,为此我得节衣缩食两三个月。但我很喜爱,至今仍收藏着。不过如果出十倍价钱的线装本,我是肯定不会买的。近年来纷纷出笼的所谓黄金书、真丝书乃至珠宝书,无非是打着伟人的旗号变相牟取暴利,则更等而下之,相信那家出版社是不屑与之为伍的。 最后,我还得在订书单上签字,于是我写上:“订购一册供馆藏。如有平装本,多购几本供师生借阅学习。”(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