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中国政党制度发展标定新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09:34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鉴于十七大刚闭幕不久,这一举动令关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有识之士,既有点儿意外却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2005年,中国首度发布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从两份白皮书逻辑关系的递进考量,传达着一个愈加清晰的信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阶段性目标、新的推进方向和新的抓手。

  现代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政党制度的多样性。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党制度,最根本的选择取向并非来自于不同政治力量的单纯博弈,而是由该国历史的和现实的国情及社会发展的历史传承所决定。因此,政党制度的选择结果本质上属于历史的选择结果。中共由革命党到执政党,以及58年来持续的执政地位,正是中国历史和现实延续性选择之结果。

  中国人口众多,现代化水平严重不平衡,阶层之间利益诉求差别巨大,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倘若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能从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将国家与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作考量,这个领导核心非中国共产党莫属。

  然而,各国执政党兴衰存亡的教训又深刻地揭示出另一个历史规律,任何一个执政党,其执政地位之获取并不代表其执政地位之一劳永逸。这个规律所隐含的挑战命题在于,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执政内涵,不断改善和提升执政能力并得到外部有效的监督。挑战反映于政党制度,在于使制度本身不断发展演进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所需要的执政能力之递进……

  中国自从实行了改革开放,经历近30年的时间曲折,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均呈现出多元发展状态,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历史规律。多元社会里,价值判断多元、利益诉求多元、文化诉求多元系客观现实,构成多元社会的三大基本特征。因而,一个时期以来,从国内到国外,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提出不同看法的声音不断呈现,在不同的具体时间段内,这种不同看法亦以某些不同的倾向性诉求作为表达。这很正常,也不可避免,关键是执政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应对,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演进。

  早报评论员注意到,《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再次重申了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的两个最基本原则: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与。

  何谓“合作”,何谓“参与”?前者,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直接进行政治协商;中共借助政协平台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后者,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权;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构的领导职务。只要不存偏见,观前者之变化,半个多世纪中,在经历了反复曲折和教训之后,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合作之范围、程度、内容亦可圈点;观后者之变化,其积极的变化态势同样新意频出。

  现代民主政治,“合作”程度更多反映为“参与”程度。在这个意义上,选择在十七大闭幕及新一届政府换届的间隙期,公布这份白皮书,可能意味着明春全国“两会”上,可能更多的民主党派成员有机会进入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而“两会”的“协商”、“参政”民主氛围亦当更显浓厚。

  早报评论员以为,《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项具体的“公开宣示”,将为多党合作政治参与,拓展出新的有序的制度化渠道。该渠道的不断拓展,与老百姓物质、文化、精神生活品质的提升大有关联,值得民众予以观察和期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