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成名有绝招,跳楼要趁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8日10:22 新京报

  作者:熊培云

  不过,堕落也有先行者,卑鄙也不会让卑鄙者永远畅通无阻。所以说,“出名要趁早”,为出名跳楼更要趁早。等这个社会真的被这日常的瞒与骗彻底淘空了同情心,葬送了信任,恐怕到时候怎么跳也都迟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显然被许多中国人牢牢记住了。时至今日,传播发达,甚至有人相信,只要自己出了名便意味着人生的成功,至少成功了一半。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地解冻复苏,社会之花开始生长,那时候人们也是渴望成功、追求“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只是那时的渴望是在心灵上脚踏实地的,就像张雨生所唱的那样:“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而现在的成功,仿佛是在“成功学”演讲团的口水里泡大的。当珍贵而平常的生活被成功成名的欲望放逐,“成功学”讲师们四处贩卖与传播的更像是“精神上的艾滋病”。

  “成名要有绝招,跳楼你会吗?”电影《天台》为观众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一跳成名”继而感染社会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孩爬到一栋高楼上准备跳下,被发现后,警察前来劝阻,但女孩一句话也不说,任何条件与慰藉都不接受。直到消防队和救护车接到指挥中心的电话后迅速到达现场,记者也飞奔而来,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时,警察经过调查才渐渐知道,这不过是一家公司刻意包装的“绝望”,一场针对全社会的“苦肉计”。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噱头,吸引新闻媒体前来报道,因为女孩即将参加一场选秀,需要借助媒体和这家公司PK掉对手晋级,而该公司也要借助跳楼女来提高知名度。影片结尾,当另一个女孩突然出现在天台时,不难发现,疫情正在蔓延。

  表面上看《天台》是部惊险喜剧,实际上是反讽“成功学”的电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很快被人当作“成功学”案例用到了生活里,变成了谁都可以抄袭并付诸实践的“成名作”。这就是我们在《华西都市报》上看到的———四川内江一位男子“张贴海报携带扩音器跳楼”。

  11月11日上午,一名男子爬上了一幢七层高楼外的广告牌上要跳楼。40分钟后,该男子被闻讯赶来的消防和公安干警成功救下。然而,施救者与围观者事后才知道,此次跳楼准确地说是一次商业策划:跳楼者不仅在跳楼之前通知了记者,而且随身携带了扩音器,并在跳楼处挂上了一家商业网站的宣传海报

  过去,看到有人轻生准备跳楼时,围观者中不乏有人会将此视为一场悲情演出,不仅备上了干粮和马扎欣赏剧情,甚至还会按“快进键”催人“跳楼”或者喝倒彩。透过上面这起被恶意包装的“跳楼”,这种畸形似乎被“跳楼者”反过来了,剩下的只是被挑逗的悲情,被践踏的公意。

  无疑,商业与谋略都会改变社会。然而,这种毫无底线、不择手段的策划与包装,只会将社会带向更加糟糕的境地,为已然破碎不堪的底线伦理雪上加霜。当设局者虚假的绝望与悲情被公之于众,当善良的围观者与救助者意识到自己再一次被欺骗,前者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掐灭那些走到了城市悬崖边上的人们的最后一丝生命的气息,或者说是在抢夺真正的寻死者嘴里最后的一点口粮。

  对那些被生活或情感逼上了绝路的人而言,楼顶或许是他们与世界对话的最后平台,然而这些恶作剧的出现,却无一例外地瓦解社会、离间人心。最糟糕的结果可能是,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在从楼顶跌落之前,甚至连一个“怜悯的降落伞”都不会收到,因为人们那点可怜而脆弱的悲情本来就经不起跳楼者的戏谑与嘲弄,而伪冒跳楼者的存在也使救助者为自己的冷漠找到最现实的理由。

  诗人北岛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不过,堕落也有先行者,卑鄙也不会让卑鄙者永远畅通无阻。所以说,“出名要趁早”,为出名跳楼更要趁早。等这个社会真的被这日常的瞒与骗彻底淘空了同情心,葬送了信任,恐怕到时候怎么跳也都迟了。

  作者系资深评论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