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利率调控缓行调控主导政策悄然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09:2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马红漫

  货币政策一直是宏观调控中的“主角”,其中利率工具更是在此轮调控中被频繁使用。但一些迹象表明,未来的政策工具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利率政策或将逐步淡出,而汇率政策工具将会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

  最新的一个印证来自于央行行长周小川态度的变化。他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央行满意目前的利率水平”。这种表述与之前央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最近两个月来,央行的官员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改变“负利率”状况。按照“改变负利率”的目标,由于今年预计CPI涨幅为4.5%,而目前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为3.87%,两者之间尚存在63个基点的差距,因此央行还会采取两次以上的加息,也就是至少提高54个百分点,才能够勉强让“负利率转正”的承诺基本兑现。周小川“满意利率水平”的表态则表明,“负利率”问题或许已不再是央行关注的焦点。

  对此,周小川的解释是,目前的物价上涨有其合理性,这也正是学界对于“利率紧盯CPI”并不认同的理由。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涨价背后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猪饲料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生猪养殖成本;生猪价格波动周期一般是三年,上轮价格高峰是2004年上半年,这次可以说是周期内的恢复性增长。不仅如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三农”问题长期积累的合理释放,是恢复性、滞后性、合理性的上涨,本身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不应该成为货币政策“紧缩”的对象。更何况,连续的加息政策反而可能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助推价格上涨,可谓是背道而驰。

  承认物价上涨的合理性,认同目前的利率水平,这表明利率政策将逐步退出主导政策工具的角色。笔者认为,汇率政策将逐步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角。

  站在控制价格上涨的角度看,央行承认国内物价上涨的合理性因素也就意味着,对抗来自外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成为价格调控的核心。事实上,原油、铁矿石等国外资源类产品的不断涨价,已成为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原油价格飙升的原因在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因此通过本币升值,就能够直接且“无成本”地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此外,国内的资产价格(股市和楼市)也一直是央行关注的焦点,而资产价格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带来的热钱效应。对于海外游资而言,每年至少5%的人民币升值空间,加上加息后5%左右的利率收益,无风险套利机会高达10%。因此,大量热钱蜂拥进入境内就成为必然。如果改革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就可以让“赌升值”的资金遇到“看空”的对手盘,加大海外资金投机的市场风险,通过市场手段抑制热钱的盲目流入。

  币值的高低代表了一国在国际市场的经济实力。海外经验也表明,本币升值几乎是一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中国正处于这样的历史时期。通胀还是升值,利率还是汇率,这是调控部门必须作答的一道“二选一”题目,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政策的风向正悄然向后者倾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