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中等收入者分居会不会形成冰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0:16 东方早报

  作者:陈序

  很多中国人在很多问题上有双重标准。这大概是每个初建市场经济国家国民都会经历的心态。住房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每个人都希望购买房屋权利的价格足够低,使自己买得起、住得起好房子;一方面,多数人希望自己比别人住得更好,当然,在市场条件下,只有价格足够高才能合法地区别、隔离需求。

  受双重标准折磨的,多是中等收入者。单看收入,他们像一个整体,遇到在某个特定城市特定区域居住、消费某种特定居住产品的问题时,他们像夏天极地冰盖的边缘,轻易地断裂了。

  前天,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谈到国内的住房问题。他重申,政府最重要职责是要搞好廉租房。他明确,高档住房主要靠市场调节。他还重点提到

经济适用房建设。他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工资也不是很高。

  总理的话反映了中国内地中等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从另一角度印证了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经济规模和人均生活水平,并不像“中国威胁论”者鼓吹得那样惊人。

  几个月前,亚洲开发银行一份报告引用了首次运用PPP(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出的中国经济规模数据。数据显示:在世界银行今年年底公布预期的购买力平价修正数据时,中国经济规模将比以往估计的规模小40%。以此推算,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日均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中国人应为3亿,是目前估计数字的3倍。

  如果以上数据可信,中国内地中等收入者的情况很可能也逊于外界的普遍印象。更进一步,通货膨胀压力和人民币过剩流动性造成的资产价格暴涨,侵蚀着他们脚下的岩层。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政府提供了两个适度分离的居住市场,供他们选择。因居住形式不同,中等收入者将分成两部分。收入较低的一部分通过购买经济适用房解决居住问题,收入较高的一部分进入主要由市场调节的比较高档的住房市场。这是单项选择题。选择的对象,既是居住方式,或者说买什么样的房子,也是自尊心、价值观、社会地位和金钱成本。

  由于资格限制,经济适用房市场的需求与一般商品房市场的需求被隔开;由于政府扶持,经济适用房市场的供给与一般商品房市场的供给也被隔开。但是,影响两个市场住房供给的要素,土地和资金的供给难免一争。中央政府再三要求地方政府保证经济适用房土地和资金供给,加上完全由财政支持的廉租房即将进入加快建设期,在土地开发总量严格控制下,其他商品房得到的土地将明显减少,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得到的收入同步减少。结果,可开发一般商品房的土地供给紧缩,地方政府则有更强烈动机设计诱导买者出高价的土地出让机制,短期内,地价上涨不可逆转。

  虽然根本上是

房价决定了地价,但地价在不动产泡沫时期助长了非理性的市场预期。任其发展,买一般商品房的中等收入者或因为买经济适用房的同等收入者而借贷更多,后者,则因为前者相对较强的借贷能力而不得不承受心理滑坡。断裂的冰山如随洋流南下,势必出现在泰坦尼克号的航线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