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纯银:农村文化既要送更要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14:50 长城在线
作者:刘纯银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圆满落幕。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本届艺术节让湖北众多城市居民完成了一次少有的“艺术体验之旅”。然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场设在“家门口”的“文化盛宴”,离他们似乎还有些遥远。在鄂州大剧院门外,几位农民提及“八艺节”一脸茫然:“看戏?一般村里过年才有,5元钱一场,特热闹。”(1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自1995年开展“三下乡”活动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范围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共向农村送图书7亿多册,送戏690多万场,送电影2500多万场;科技人员下乡1700多万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410多万场,培训农民6.9亿人次;下乡医疗队36万多支,开展医疗培训1600多万次,为2.48亿农民看了病。“三下乡”活动已成为各有关部门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重大决策的有效措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但由于“三下乡”针对性不强、来去匆匆等原因,农民参与的热情没有以前那么高了。相反,由于健康文化生活缺位,在广大农村,“病了拜佛、穷了生孩、富了赌博”等陋习仍普遍存在。正如一位曾外出打工的青年所说:“我们这代年轻人,大多有出门打工的经历,已经适应了城市的文化生活。现在回到了农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已经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何解决这方面矛盾呢?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有益的探索。今年3月,浙江省临安、嘉善、新昌、临海4个县的8个村庄向全省农民发出了“种文化”的倡议,这一倡议很快受到了各地农民的积极响应。经历半年多的“春种夏耕”,精心培育,浙江全省有61个县的115个村庄加入到“种文化”的行列,大批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传统艺术以及极富地方特色的乡村文体活动在各地开花结果,创造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风情。(11月21日《中华新闻报》)无独有偶,在湖北襄樊农村,活跃着一种“乡村夜话”文艺形式,从节目内容、形式上将散兵式的民间表演,整合成深入田间地头的“文化超市”,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发展的精神文化追求。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就整体而言,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差距。如何解决或缩小存在的差距呢?笔者认为:除了要“送文化”更需要“种文化”。而在农村 “种文化”,人才是关键。正如有人所说:“农民‘种文化’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让它具有生命力、持久力,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浇灌,去呵护,只有这样‘种文化’才能结出丰收的硕果。”同时,“种文化”不能窄化,要包容;也不能泛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不能异化,不能脱离农民现阶段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发展老百姓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能够入脑的东西。只有这样“种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让它在广阔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另外,要让“种文化”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由于“种文化”有着多重价值,它不仅给执政、理政提供了新的思路,还有助于强化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期待有更多的地方在向农村“送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种文化”。这才能是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好举措。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