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毕舸:巴东岩崩堆起政府责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09:18 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毕舸 11月20日,宜万铁路湖北巴东段发生岩崩,造成至少31人被埋。23日,搜救人员在碎石下发现一客车,而生命探测仪未发现生命迹象。(11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据悉,30多名失踪者家属群聚在警戒线外,质问为何暂停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张新洲说:“专家已用生命探测仪探测,排除了有幸存者的可能。”失踪人员家属黄燕则与张新洲打赌:“人要是在里面还活着怎么办?”张新洲无语。由于家属质疑,搜救工作重启。 这一幕似曾相识,似乎也曾经发生在几个月前的北京某煤矿,尽管政府相关部门的抢救宣告结束,但“死者”家属不放弃,而被埋民工自己更是在井下靠喝尿存活,并用双手把自己“挖”了出来,创造了生命奇迹。 两起重大安全事件,均出现政府施救方认定抢救无效,而家属并不认同甚至激烈反对的场景,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普通读者,我们虽在现场之外,却和失踪者家属一样,已将命运同悲的情绪共振放置于同一时空,期盼看到哪怕有一个生者的结果,这种期盼构成了对政府救援的全力督促,让“穷尽一切手段救人”成为事故之后的责任主题,而不仅仅限于生命探测仪探测之类的技术探究。 突发事故之后的政府救援与民众等待,往往构成了考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尺。由于至今为止,政府无法准确调查出被埋客车上究竟有多少乘客,那么数据偏差就意味着31具遗体之外的生还者可能。虽然在生命探测仪的可测范围内,生命信号已经消失,也未必代表整个事故现场的完全事实,这不仅是对科学局限的认知,更是对政府救援不可留有丝毫缝隙的反思与警醒。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