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外资投行唱空是为了做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08: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马红漫

  在短期看来,外资投行集体唱空会让许多投资者在这波行情中割肉赔本,叫苦不迭。但从长期角度看,中国股市有其内在的规律,绝非是哪家机构或“股神”可轻易下定论的。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近期股市大幅跳水走势让投资者的心情颇为惨淡。而且,与A股市场走势相呼应的是外资投行再次集体“唱空”A股,这更是让投资者对市场未来的走势心灰意冷。

  从上证综指的高点6124点算起,到11月23日为止,A股总市值已经蒸发了4.8万亿元。昨日,上证综指再度跌破了5000点心理大关,令股市里“哀声一片”。与此同时,伴随行情下跌的是外资投行齐声的“唱空”:11月8日,高盛高华发布报告称“金砖四国”正在泡沫化,预计2008年A股的总回报率为-11.3%。同期,法国巴黎证券中国研究部表示,上海A股指数的合理水平应是3000点,对应的市盈率是20倍。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报告称,“A股不但呈现全球股市中最大的估值泡沫,且为最大的盈利泡沫”。

  这些海外投行报告的文字措辞和行情预测惊人地相似,而且开始长期看淡市场前景,其背后的利益诉求不容忽视。

  事实上,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在我国本币长期升值的历史背景下,外资无不在积极寻求流入国内获利的机会。在市场大趋势长期看好的前提下,外资投行却集体放出长期悲观论调,其原因不妨先从时间节点来观察。今年10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QFII额度由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有望在年底前完成。随即,包括海外媒体在内的报道都显示,华尔街资金非常看好A股市场。然而,对于渴望进入A股市场的海外资金而言,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心,那就是在6000点位置建仓,盈利空间会被较多地挤压。因此,从直接的利益追求看,外资投行希望在额度开放之前看到中国股市出现调整,获得难得的建仓机会。

  外资“唱空是为了做多”,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已经出现过数次。几年前,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就纷纷发表报告,称中国

房价太高。而就在他们集体唱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却不断大手笔地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5月,QFII也曾集体唱空,但在A股市场深度调整后,QFII却趁机抄底。一些迹象表明,此次集体唱空行为也不例外。就在本月上旬,摩根士丹利还发布报告称,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股市将在2008年上涨约30%,并建议投资者加磅中国等地的
股票
。而仅仅半个月不到,该投行就在趋势判断上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真可谓是“变脸”的高手。

  其实,外资投行的行情研判未必保证是准确无误的,它们的论调甚至也会明显背离常理。最典型的案例是在今年10月,国际投行瑞银将中国神华(H股)12个月的目标价提升到101港元。该估值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业界的一片哗然。

  对于A股市场的走势预测,投资者不应该简单地依据海外投行的言论而定,而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待证券市场,静止地、孤立地分析,特别是简单地套用成熟国家估值体系来判断中国证券市场,难免会陷入指鹿为马的迷途。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具有明确的特殊性,比如市场行情的爆发或者结束,往往因政策面的变化而决定。总的看来,中国的经济和证券市场趋势,至少有两点是国际经验无法适用的,其一,

中国经济发展走的是不均衡道路,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制造业落后于科研水平,但这一不均衡的特征意味着中国经济能够不断地找到持久发展的新动力;其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小国模型”或许持续增长二十年就会遇到发展瓶颈,而大国则不然,其增长时间要远远超出于历史经验。

  因此,在短期看来,外资投行集体唱空的结果会让许多投资者在这波行情中割肉赔本,叫苦不迭。但从长期角度看,中国股市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可循,绝非是哪家机构或“股神”可轻易下定论的,特别是当分析机构自身利益纠缠其中,其论点就更要大打折扣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